DSC_0765.jpg 

紀錄日期:2015年12月12日、12月31日

站別:三等站

站體:平面車站

月台:二座島式月台

大武站設站於1992年,地點位於南迴線的東段,所在的位置很重要。南迴線四小站(加祿、內獅、枋山、古莊)一天只停兩班區間車以及兩班普快車,所以從枋寮站出發往東部的列車很多第一站會停靠在大武,而從東部順行下來的列車到達枋寮站之前也大多會停靠大武站。在南迴線所有車站之中,如果不計台東站和枋寮站,大武站停靠的列車班次僅次於知本站,而和太麻里站相同(2016年1月資料)。不同於一般車站的平面設計,大武站因為路軌位置比較高,所以售票口、剪票口、候車廳以及月台設在二樓,一樓也有候車廳,三樓是站長室和行車室。樓梯外面採用圓弧型設計,並裝設了弧形玻璃牆,陽光照射近來時感覺很柔和。大武站有兩座島式月台,目前第二月台是暫停使用的,原因應該與太麻里站相同。正線從1B月台通過,南迴車班不多,還不需要用到兩個月台待避。大武站和瀧溪站之間原本預定設立富山站,但是連啟用都沒有就廢棄了。


第一次造訪大武車站是在12月12日,當時因為時間不多,只在車站周圍走走。第二次造訪是在12月31日,那天主要目的是古莊車站,只是古莊站列車太少,與其空等列車不如紀錄車站週邊,所以我從古莊車站散步到金龍湖,然後繞回古莊路,再下到台九線步行至大武車站搭車,一共花了三個小時。雖然有點累,不過可以詳細紀錄兩座車站,也可以彌補第一次拍大武站的不足。這篇文章就先紀錄大武村的範圍,其餘的部份會寫在古莊車站。


大武早期是原住民排灣族領地,舊稱「巴塱衛」,在排灣族語的意思是「拿棒子打」,因為此地接近河口,有些較溼軟的沼澤地無法居住或耕作,所以就要拿棒子敲打看看,因而得名。日本人來了以後,以此地鄰近大武山,所以改名為大武。我們家祖先歷代以捕魚維生,小時候聽爸爸說他服兵役前常常跟著爺爺到成功、大武、台東、花蓮沿海等地捕魚,所以我爸爸應該也有到過這個地方。今日我望著大武的海,想像當時爺爺和爸爸在此捕魚的景象,心中頗有感觸。雖然來這裡的目的不同,時空不同,但也分別踏上同一塊土地。然而,我又忘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去拍大武漁港。



DSC_0734.jpg 

大武站順行是古莊站,逆行是瀧溪站。



DSC_0725.jpg 

大武站往瀧溪站方向,單軌,車站距離隧道很近,類似瀧溪站和金崙站。通過大武二號隧道後還有四座隧道才到達瀧溪站。



DSC_0746.jpg 

大武站往古莊站方向,也是單軌,列車會先經過大武溪橋,再進入大武一號隧道,後面還有古莊四~七號隧道,然後抵達古莊站。大武、金崙、瀧溪這幾站都是一端隧道、一端橋樑加隧道的格局。



DSC_0738.jpg 

大武車站兩座島式月台,左側是站房。



DSC_0742.jpg 

大武站站房背面,可以看到左側樓梯間的弧形玻璃



DSC_0736.jpg 

右側是大武站第二月台,目前暫停使用,原因應該也和太麻里站一樣。正線在1B月台,車班不多,不會用到第二月台待避,所以停用以方便管理。等到哪天南迴全線電器化了,車班必定增加,屆時第二月台應該會啟用。



DSC_0739.jpg 

第一月台上的行車資訊器。



DSC_0740.jpg 

大武站第一月台地下道入口,周圍加裝鐵欄杆防止墜落。



DSC_0733.jpg 

大武站月台上的日出,雖然有些雲層,但景色還是很漂亮。



DSC_0719.jpg 

兩班柴聯交會於大武站。



DSC_0782.jpg 

一群小朋友在老師帶領下搭乘區間車。



DSC_2880.jpg 

2015年8月藍皮普快停靠大武站待避柴聯。



DSC_0751.jpg 

通往第二月台的走道目前是封閉的,當然這樣的裝置並無法阻擋想通過的人。



DSC_0754.jpg 

月台地下道出來之後接到大武站的二樓,左側是補票處,右側是剪票口。


 

DSC_0757.jpg 

走出剪票口可以看到二樓的候車廳,上方有行車資訊器。



DSC_0759.jpg 

候車廳出來左轉可以看到自動售票機,旁邊是警察分駐所。



DSC_0760.jpg 

售票窗口在樓梯旁邊。



DSC_0761.jpg 

售票口以及剪票口通道。



DSC_0758.jpg 

出口在一樓。



DSC_0762.jpg 

DSC_0781.jpg 

樓梯間弧形玻璃窗,我很喜歡這裡的設計。



DSC_0763.jpg 

三樓是列車長室和行車室。



DSC_0778.jpg 

從二樓通道看一樓的候車廳。



DSC_0768.jpg 

一樓通往二樓月台的樓梯。



DSC_0769.jpg 

大武站一樓牆上還掛著票價表、對號列車停靠站名表以及開車時間表,在所有車站裡面算是稀有動物了。



DSC_0770.jpg 

一樓的候車廳往大門口方向。



DSC_0766.jpg 

另一方向看一樓候車廳,後方還開了一間食堂。



DSC_0764.jpg 

車站外的廣場停放許多車輛。



DSC_0772.jpg 

通往車站的樓梯有一些圖騰裝飾。



DSC_0773.jpg 

大武站旁的涵洞,過去之後還有一些住家。



DSC_0774.jpg 

大武站的機電設備。



DSC_0775.jpg 

DSC_1955.jpg 

DSC_1959.jpg 

大武村街景。



DSC_1952.jpg 

台九線往台東方向。



DSC_1953.jpg 

台九線旁的大武國中。



DSC_1954.jpg 

大武國小的禮堂。



DSC_1957.jpg 

DSC_1958.jpg 

 從大武村民生街旁的河堤可以觀賞台九線的大武橋(上)以及列車行駛的大武溪橋(下)。



DSC_1951.jpg 

從大武橋上拍大武溪橋。



 DSC_1940.jpg 

沿著台九線往南可以抵達大武濱海公園,旁邊有一座大天橋。



DSC_1941.jpg 

從天橋上拍攝大武橋以及街景。



DSC_1942.jpg 

位於天橋旁的太麻里戶政事務所大武辦公室。



DSC_1944.jpg 

天橋的另一邊可以看到一些色彩繽紛的斜屋頂建築,那是88風災後所建立的富山部落永久屋。



DSC_1939.jpg 

部落周遭也有許多彩繪,遊客看這些建築時大多抱著賞美的心情,然而歷經災難的部落居民所飽嚐的辛酸是我們難以體會的。



DSC_1934.jpg 

雜貨店旁也有彩繪。



DSC_1931.jpg 

台九線上的大武鄉衛生所。



DSC_1932.jpg 

也是位於台九線上的大武氣象站。



DSC_1936.jpg 

DSC_1937.jpg 

位於大武街上的郵局、大武派出所以及大武分局。


 

DSC_1926.jpg 

教會與寺廟比鄰,顯示出此地對彼此信仰的尊重。



DSC_1929.jpg 

兩棟樓房之間夾了一間小巧的平房。



DSC_2889.jpg 

DSC_2890.jpg 

搭乘藍皮普快時瞥見月台,倉促之間來不及調校就按下快門,這是我唯二富山車站的照片,改日必當站上此月台好好紀錄。



arrow
arrow

    Bronto08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