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日期:2015年12月31日、2015年8月
站別:三等站
站體:平面車站
月台:二座島式月台
枋寮的名稱來自於閩南語的「板仔寮」,早期此地多木材,來此地開墾的人民從事伐木,也用木板搭建房舍,所以稱為「板仔寮」,後來才改名「枋寮」。此地1920年設庄,戰後改設鄉。枋寮的交通位置很重要,是屏潮進出枋山、恆春等地區的門戶,往來的旅客促進了此地的發展。枋寮居民部份務農、部份討海,農漁獲都相當豐富。
枋寮站設立於1941年,南迴鐵路通車之前是西部鐵路最南端的站,1992年南迴線通車後,枋寮站成為屏東線和南迴線的交界站,地位很重要。枋寮站是南迴線的第一站,南迴線限定的藍皮普快車就是在這裡發車前往台東,再從台東開回來。搭乘普快車可以打開窗戶,讓乘客和鐵道之間沒有隔閡。第二月台後方側線非常多,還有一座轉車台,運氣好的話可以看到機車頭被放在上面轉向調度。南迴線逆行的車輛大多從新左營發車,幾乎所有的列車都會停靠枋寮站,所以這裡的車班密度比其他南迴車站高。這次是第三次造訪枋寮站,前兩次是為了搭乘普快車,而這次則是為了紀錄車站。枋寮站正在拉皮,加上了木條裝飾,地上也鋪了木板,站內則是清得一乾二淨,連張椅子也沒有。
除了客運之外,枋寮曾經也是貨運大站,在火車站左右方有許多老舊宿舍以及倉庫,目前已經改建為F3藝文特區,除了有一些藝術家進駐,也不定期舉辦展覽,為此地增添了文藝氣息,也讓舊庫房免於拆除。
枋寮站往南是加祿站,往北是東海站。枋寮站的燈箱造型奇特,部分是往外凸的。加祿站有賣硬票,比較常見的便是「加祿─東海」。
枋寮站往加祿站方向,第二月台B側旁邊有許多側線,停放了一些舊車輛。
枋寮站往東海站方向,雙軌,進佔軌道開始分岔。
枋寮站也有平面燈箱。
從第一月台拍攝整個站體,由左至右為站體、第一月台、第二月台
靠近站房的地方也有一條軌道,通往倉庫後面,軌距比較窄,現在應該是沒有在使用了。
停放在枋寮的維修車,小巧的造型很討喜。
,
枋寮站的轉車台,方便車輛的調度使用,也有鐵道迷專程來紀錄。
第一月台上兩座行車資訊器
兩列柴聯分停放在第兩月台。由於尚未電氣化,往返南迴線的車輛若不是柴聯便是柴油機車頭列車。
莒光號駛離枋寮站。
復興號車廂區間車準備開向新左營。這兩張照片拍攝於2015年8月,由於屏東到潮州鐵路電氣化完工在即,列車也於10月15日大幅改點,改點後此款區間車只行駛於潮州以南,而且南台灣復興號也只剩下781、782以及582車次。曾經在台灣鐵路佔有一席之地的復興號正慢慢的消失,這裡可能是他們最後的家。
藍皮普快從枋寮站發車
藍皮普快停放在側線
月台上的裝置藝術。
枋寮車站地下道,上方有架設行車資訊器
枋寮站站體背面也有大燈箱,還有站長公仔。
枋寮車站剪票口
枋寮站候車大廳,因為剛整修完畢,拍攝時空無一物
枋寮站售票窗口。
售票窗口旁的自動售票機以及行李房。
尚未拉皮之前的枋寮車站,拍攝於2015年8月
枋寮站大門口的街景。
中山路上熱鬧的街景
中山路上的客運站,可由此轉車往返墾丁或高雄
枋寮車站前方的儲運路,舊宿舍目前成為F3藝文特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