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日期:2015年12月12日
站別:三等站
站體:平面車站
月台:二座島式月台
知本車站設立於1985年,行政區屬於台東市,當時南迴線首先通車的路段就是從卑南站(今台東車站)到知本站,到了2014年,這個路段也是南迴線首先完成電氣化的區間。如果再過個一二十年,從台東站到知本站會不會成為南迴線首先完成雙軌化的區間呢?我想相當有可能,因為地勢平坦易於施工,沿途沒有隧道,而且靠近台東市,雙軌化需求較急切。只要資金到位,應該會從這一段開始做起。電氣化之後,電力車輛可以開進知本站,原本行駛到台東站的普悠瑪(改點後為太魯閣)於2015年延駛到知本,讓東部、北部的旅客可以免去轉車,更方便到達知本站。這也產生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停靠知本站的莒光號、區間車、普快車都是用柴油R頭在拉,自強號也是用柴聯列車擔任,只有傾斜式列車是電力車輛。如果知本站旅客持續增加,或許臺鐵會考慮讓台東線的電力車輛跑跨線到知本站。
知本(Tripulr)部落是卑南族的領地,地名由來有數種說法:一、卑南語稱此地「tepuru」,意思是人群聚集在一起的意思。二、「知本」別名為「Trengalr」,即「崖」的意思,比喻部落勢力龐大,附近的部落都要前來納貢,供品堆積像山崖一樣。三、知本最初稱「Togaru」,有「崖」的意思,代表知本位於山崖附近。四、昔日知本的頭目「西卡西高」(Sihasihaw)有一位美麗的姊姊,後來姊弟不合,姊姊便帶領族人到太麻里山後的Saliyaliyang TembuTebul 定居下來。後來頭目的姊姊嫁給一排灣族青年,跟隨的族人因而返回投靠西卡西高。這種離了又合的情況,卑南族長老稱作Kurtrepelr,亦即Katripulr的由來。閩南人將「tripulr」唸成「知本」,一直沿用至今。(資訊摘錄自台灣原住民族語言文化大辭典)
知本是知名的溫泉區,距離知本車站大約9公里,在日本時代就已開發,泉量很大,造訪的遊客也很多。泡湯之餘如果想散散心,沿著194縣道向西走就可以抵達知本森林遊樂區,享受山林之美。至於沒有開車的旅客,知本車站經溫泉區到知本森林遊樂區也有鼎東客運溫泉線8129可以搭乘,班次不算少,對於搭火車旅遊的旅客算方便。
知本站兩座島式月台,左側第一月台,右側第二月台。
知本站往北是康樂站,往南是太麻里站。
知本站往康樂站方向,單軌。
知本站往太麻里站方向,知本陸橋跨越鐵軌,過了陸橋之後尚未電氣化。
知本車站站體背面,可以看到許多股道。
終於知道這種東西叫做「出發號誌機顯示按鈕」
知本站月台上的行車資訊器
知本站地下道,也有兩座行車資訊器。
知本站地下道口入,牆面類似火車的車窗。
從站體拍向第一月台。
靠近剪票出口的地方,有一些具有原住民風格的木雕作品。
知本站候車大廳空間寬敞,採光不錯,座椅也很特別。
知本站剪票口。
座椅特寫。
知本站售票窗口。
售票窗口旁原本有行李房設置,現在已經封起來,裝上一台自動售票機。
從另一個角度看知本車站,站前的遮棚擋住了站體的全貌。
出站後向右邊看,可以看見濟公和都蘭山。
車站前是一大片綠地
車站附近沒什麼住家,只看到這一排房子,還有車站左手邊一間珊瑚工廠。
車站旁的舊倉庫,是個乘涼聊天的好地方。
車站旁小路還可以看到懷舊的鐵路柵欄。
這塊列車票價表就被丟棄在站旁的舊房子。
工程車停放在知本站。
R頭莒光號進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