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_8685.jpg

紀錄日期:2018年1月31日

水社寮的舊名是「水車寮」,但這裡的水車和我們平時所見的灌溉用水車是不同的。日本時代是台灣天然漆產業的開端,當時這一代種植大量漆樹,而在提煉的過程中會用到水車的動力。這裡的水車有點像天平,一端上方是集水的容器,另一端下方接一根杵木,當容器集水集滿後會下沉,杵木這一端就往上翹,下沉的容器把水洩掉後會回到原來位置,這時杵木便往下敲打,利用這樣的方式產生周而復始的動力來將漆樹皮搗碎,提煉出膠狀物質。由於水車在這一帶扮演重要的角色,所以大家就稱呼這裡為水車寮,日本時代的地圖也都把這裡的地名標示為水車寮。在日語中水車讀作「Sui-Sha」,其中的「Sha」讀起來和閩南語的「社」同音,於是國民政府時期便將此地地名改為水社寮,站名也跟著改變,現在的行政區屬於仁壽村。相較之下,水社寮這個地名少了歷史的軌跡,

 

DSC_8659.jpg

列車從交力坪站上山後,需要穿越16號到23號共8個隧道才能抵達水社寮,日本時代剛通車時更是要穿過舊22號到舊32號共11個隧道,是阿里山林鐵兩站之間隧道最多的一段。兩站間距5.6公里,高度差189公尺,平均坡度為33.75  ,在山地段中也是比較平緩的。水社寮站於1910年開始營業,當時站名為「水車寮」,比大多數林鐵車站早了兩年,另一個同時營運的車站是鹿麻產,為何這兩站會比較早營運?這是我一直以來的疑問。當時嘉義至二萬坪尚未全線完工,所以不清楚當時的列車運行狀況,或許營運並不代表通車。我從交力坪車站下到166縣道往東行,在71公里處有右岔路,這條就是往水社寮的產業道路,從這裡到水社寮大約十幾分鐘,看到平交道就可以找位子停車了。

 

DSC_8669.jpg

水社寮這一帶的路軌為了順應地形爬升,繞了一個180度的U形大彎,天氣好的時候在聚落裡可以看得很清楚。沿著平交道旁的鐵軌走進來,彎彎的股道一分為二進入車站站場,靠站房的是側線。水社寮站的月台很特別,是用枕木堆疊起來的,但是長度只有2節車廂,所以站內又多了兩個金屬階梯和一個短的枕木階梯方便旅客上下車。車站附近的民宅也不算少,照片中央二層樓建築原本是賣粽子的店,而阿婆不在以後似乎沒有經營了。站房旁邊有間水社寮驛站,有提供餐飲和住宿,老闆和老闆娘用心經營,受到許多人的喜愛。為了讓旅客更認識這裡的水車,老闆還在鐵軌旁自製了一座,讓遊客可以更加認識水社寮早期的產業和地名的沿革,可惜的是我去拍照時水車已經腐朽無法運作。

 

DSC_8676.jpg

水社寮站的站房沒有辦公室也沒有候車廳,而是改建成蝙蝠生態教育解說站。為何會有這樣的轉變?1959年八七水災時將舊33號隧道西口埋沒,於是林務局在舊線北端重新選線並開鑿了新隧道,命名為25號隧道。1999年不知是前面哪個隧道又消失或整併了,所以25號改為24號隧道。舊33號隧道因為長年無人打擾,變成蝙蝠的棲息地,消息傳開後蜂擁而至的遊客反而打擾了蝙蝠的生態,於是林務局將舊隧道封住,然後把無人看守的水社寮車站改建成教育中心,並架設攝影機將蝙蝠的生態影像傳至中心供遊客觀賞。站房內的牆上掛了許多蝙蝠生態的介紹,並架了二台電視讓遊客觀賞舊隧道內的蝙蝠生態,但是我去的時候並沒有看到影像。車站改建時把站房內的隔間打通了,所以售票口也消失無蹤,不過這裡改建前就沒有人賣票了。告示牌寫著每星期一、二這裡是休館的,下午也使開放到四點,我抵達時已經五點多,站房卻仍然開著,讓我有幸能看到站房的內部景象。

 

DSC_8693.jpg

早期交通不便,水社寮聚落內的人需要往返其他地區進行交易,於是走出了幾條古道,像是聯絡瑞里和水社寮的瑞水古道,還有從水社寮通往水道頭(竹崎鄉龍山村)的水水古道。水水古道又稱為火把路,早年水社寮的居民要將貨物挑到水道頭市集販賣,必須在半夜就拿著火把出發,賣完之後再把購買的民生用品挑回來,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如今,為了討生活而往返這些古道的民眾換成了享受山林的登山客,走在一樣的路徑上卻有著迥異的心境。來這裡除了走古道,也可以爬四天王山,而且水社寮地區是著名的螢火蟲拍攝點,每年初夏都有許多人來拍照。

 

DSC_8739.jpg

水社寮面向南方處視野比較開闊,當天雖然雲霧壟罩,但是這裡卻可以看到雲海,令人相當開心。山上的生活不像平地那麼方便,但是卻有著平地難以見到的美景,若不是隔天有要事在身,水社寮的寧靜美真的讓人想住一晚。

 

DSC_8663.jpg

這天從樟腦寮一路拍到水社寮,離開時已經下午六點。打開手機看哪條路比較快到嘉義市區,它告訴我走照片左側這條(往石卓、奮起湖)可以通往159甲縣道,我想說沒走過就走看看吧!結果開不到兩百公尺我就後悔了,路又彎又陡,路況也比166縣道上來的產業道路差非常多。天色全暗了,在這條危路(瑞光產業道路)硬著頭皮開二十幾分鐘終於接到159甲,然後到嘉義市吃個雞肉飯結束阿里山林鐵初體驗。想進出水社寮的朋友請走166縣道,就算真的要走159甲接瑞光產業道路上去,也要避開晚上及雨天,上方的警語不是寫好玩的。

 

 

2018年水社寮站照片:

DSC_8658.jpg

166縣道17公里處有岔路通往交力坪車站,左側是參觀雲潭瀑布的停車場。

 

 

DSC_8660.jpg

沿路有清楚的指標指向車站方向。

 

 

DSC_8662.jpg

林務局工作站交力坪分站,這裡原本是龍山國小仁光分校,於2004年廢校。學校人數太少不利學生學習,但廢校也等於廢棄了村落的發展,這是兩難。這個工作站在初夏時分會有許多人來拍螢火蟲。

 

 

DSC_8663.jpg

看到平交道就可以找位子停車,這個平交道沒有柵欄。

 

 

DSC_8664.jpg

DSC_8665.jpg

上圖往奮起湖方向,下圖往水社寮方向,這一帶的鐵路形成180度的回頭彎,可惜雲霧太多無法拍到全景。

 

 

DSC_8710.jpg

奮起湖往水社寮方向的進站轉轍器。

 

 

DSC_8668.jpg

水社寮出站往奮起湖方向,路軌由兩條合併成一條。

 

 

DSC_8669.jpg

站場內有木造階梯,也有金屬階梯,過了彎道就會看到水社寮車站。

 

 

DSC_8670.jpg

這間民宅是木造的,左方的大鐵桶似乎是舊鍋爐,難道這家以前也是旅社?

 

 

DSC_8671.jpg

水社寮車站的里程是40.5公里。

 

 

DSC_8672.jpg

右邊是站房,左邊有一排民宅,黃色柱子那間以前有賣粽子。

 

 

DSC_8673.jpg

水社寮站房前方有低矮的月台,但是上下車的地方是枕木堆起來的這個月台。

 

 

DSC_8674.jpg

特別的枕木月台,左側是正線,右側是側線。

 

 

DSC_8675.jpg

站房改建成蝙蝠生態教育解說站,有拉過皮,看起來比較新。

 

 

DSC_8676.jpg

DSC_8677.jpg

站房內部已經看不到鐵路業務設施,全部都換成蝙蝠生態相關資訊。

 

 

DSC_8678.jpg

站牌以及開放時間,我下午五點多到達還是有開。

 

 

DSC_8679.jpg

列車時刻表及票價表。

 

 

DSC_8680.jpg

兩個不同功能的站並存於同一空間。

 

 

DSC_8682.jpg

水社寮離交力坪和奮起湖的距離差不多,但是從水社寮開車到奮起湖就很遠了。

 

 

DSC_8683.jpg

海拔1186公尺,已經比台北的七星山高了。

 

 

DSC_8684.jpg

往奮起湖方向拍攝水社寮站房和站場。

 

 

DSC_8686.jpg

這間屋子牆上貼著許多文字,但是我看不太懂這間是什麼。

 

 

DSC_8687.jpg

水社寮驛站舊在車站旁邊,有提供食宿,是間友善的店家。

 

 

DSC_8688.jpg

往交力坪方向,路軌合併。

 

 

DSC_8689.jpg

底下有紅白相間的停車基石。

 

 

DSC_8690.jpg

往交力坪方向,鐵軌持續彎曲。

 

 

DSC_8691.jpg

交力坪往水社寮方向的進站轉轍器。

 

 

 

DSC_8693.jpg

站房後方也有一些民宅。

 

 

DSC_8694.jpg

這是一間精舍,開在福興宮旁邊。

 

 

DSC_8695.jpg

福興宮位於鐵軌旁邊,空地還不小。

 

 

DSC_8696.jpg

往交力坪方向的路軌消失於山壁後方。

 

 

DSC_8698.jpg

整個聚落霧氣繚繞,既舒適又有神祕感。

 

 

DSC_8701.jpg

水社寮驛以及分岔的路軌。

 

 

DSC_8702.jpg

這間貼著密密麻麻的字體,看不清楚寫了什麼。

 

 

DSC_8704.jpg

從側面的補釘不難想像房屋的歷史。

 

 

DSC_8707.jpg

失去主人關照的房屋只能任其傾頹。

 

 

DSC_8731.jpg

DSC_8742.jpg

DSC_8745.jpg

水社寮美麗的雲海。

 

 

arrow
arrow

    Bronto08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