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_7467.jpg

紀錄日期:2019年1月25日

1906年,日本技師發現了位於此處的阿里山神木,這棵神木高53公尺,樹齡三千年以上,樹圍23公尺,非常壯觀。這樣一棵神木在當時竟然沒有被砍伐,原來它是中空的,經濟價值不高而躲過一劫。後來日本人為了將鐵路延伸到更核心的伐木區,便將路線從二萬平拉至阿里山神木這裡設立第三分道,然後再往現在的阿里山站、沼平站一帶延伸。1914年,第三分道這裡設立了「御神木驛」,到了國民政府時期站名改為「神木站」。神木站是一座折返式車站,進站以後軌道分成兩股,以前列車可以在此進行交會,本站沒有站房,在軌道分岔處旁有一座售票亭兼管理室,目前尚未全線通車,旅客可以在亭子這裡買票前往沼平,等通車之後就可以從這裡下山。

 

DSC_7563.jpg

原本神木站的兩股之間是一座短短的木造島式月台,也沒有木棧道和欄杆,但為了因應數量龐大的旅客並提升候車安全性,神木站站場進行改建。如上圖所示,改建後的月台變長了,而且僅供下車,並在左側軌道上加蓋了人行步道,所以現在的神木站只剩一股可以利用,失去原本的交會功能。上車的旅客要從照片右側進站(售票亭這一邊),這一側有木造階梯讓旅客上車,不過要等下車旅客都走了、門也關好了,才會打開上車車門。還有一點要注意,列車還沒完全停止之前,不可以踏上上車階梯,不然會被站務員以急促的哨音制止,這也是為了乘客的安全著想。神木站以上下車分流的方式維持行車秩序,並在軌道兩側加裝欄杆,不像其他的小站可以在站場內很自由的活動,但在遊客眾多時確實能提升安全。在台鐵經營阿里山線期間原本還有神木站月台拓寬計畫,回歸林務局後此計畫暫緩。月台拓寬雖然可以容納更多旅客,但會不會影響底下的軌道?目前不得而知。

 

DSC_7488.jpg

阿里山神木在此屹立三千多年,曾經是阿里山的地標,也是許多遊客的回憶。1956年神木遭到雷擊起火,焚燒的枝葉落入中空的樹心將神木內部燒到碳化,即使經過兩天搶救,神木依然回天乏術。然而如果當時真的公告神木死亡,不僅會衝擊觀光旅遊,也無法被當時的高層接受,畢竟1953年才在神木旁邊蓋了介壽亭為蔣介石總統祝壽,在當時的政治氛圍下必須做出政治正確的決定,即便神木已經死亡,仍要想辦法讓他看起來像活著。1961年,林務局人員將紅檜苗種到神木頂端,讓神木看起來就像長了枝葉一樣,大多數人也都以為神木還健在,直到1990年代資訊自由流通之後才知道原來神木早就被燒死了。樹木死掉後枝幹會慢慢乾枯、龜裂,經過41年的風吹雨打,1997年部分的神木軀幹傾倒在鐵軌上,幸好當時並沒有列車進站,否則後果不堪設想。為了安全考量,1998年神木被放倒在原地供人憑弔,讓無緣見到神木屹立的旅客也能想像他原有的英姿。2006年嘉義縣政府辦理網路投票選出新的代表性神木,最後光武檜獲選。光武檜位於樹靈塔旁邊,官方名稱為「阿里山香林神木」,但是和原本的「香林神木」不同。香林神木於日本時代就被發現了,在光武檜被稱為「阿里山香林神木」後為了避免名稱混淆,香林神木便改稱「28號巨木」。

 

DSC_7489.jpg

神木站海拔2138公尺,從二萬平上來爬升了138公尺,距離2.8公里,路線坡度為49.2 ,也是一段陡升坡。神木站所在位置沒有任何道路,只能以步行方式進站,是個車子到不了的車站。站場設立於邊坡,空間不大,所以設計成折返式車站讓列車繼續往上攀升,進站之處可以看到軌道明顯的高低落差。右線是二萬平爬上來的路線,目前只有郵輪式列車行駛至二萬平;左線可通往阿里山站,每天有24班列車往返。

 

DSC_7556.jpg

每天阿里山站10:15會開出第一班前往神木的列車,我原本是覺得太晚了,但是在實地走訪以後才了解為何會這樣安排。相較於沼平站或是阿里山站,神木站的海拔是比較低的,如果從神木站走步道前往沼平或阿里山是一路爬坡向上,對體力的負荷較大,也就減低了民眾一大早前往神木站的意願。相反的,如果從沼平往神木方向玩過去就是下坡,走起來輕鬆多了。許多早鳥山友從沼平往神木方向健行,並可以利用神木站10:30的第一班車回程,吃個午餐、小憩片刻後再往其他景點出發。此外,林務局的人力調度應該是另一個原因,天還沒亮就要準備祝山線的運行,回程也已經七八點了,如果一大早又要行駛往沼平或神木的列車,恐怕在人力方面無法負荷吧!

 

DSC_7520.jpg

神木站附近山林環抱,空氣清新,漫步於林道之中非常舒適。這裡著名景點有樹靈塔、琴山河合博士旌功碑、三代木、阿里山香林神木、28號巨木、慈雲寺等,2-3小時慢慢散步可以走完。其中慈雲寺為觀賞日落、晚霞及雲海的最佳景點,寺中還供奉著一尊由暹羅國(泰國)送給日本的千年古佛,相當珍貴,值得一遊!

 

 

2019年神木站照片:

DSC_7421.jpg

阿里山開往神木的列車通過71號橋,紅色車身穿梭在森林之間相當亮眼。71號橋這裡是2003年列車事故地點,造成17人死亡的悲劇,後來在這裡設立阿里山森林鐵癸未車難記事紀念碑。由於此地沒有步道抵達,所以很多人不知道紀念碑在哪裡。

 

 

DSC_7424.jpg

列車開往神木站方向,過了71號橋以後有一座類似紀念碑的物體,我不敢百分之百確定,但是可能性很高。

 

 

DSC_7446.jpg

列車通過放倒的神木,表示即將進站。

 

 

DSC_7449.jpg

列車進站後會開啟右側車門供旅客下車。

 

 

DSC_7454.jpg

從下車月台可以看到軌道終端止衝擋,共有兩軌。

 

 

DSC_7452.jpg

工作人員確認旅客都下車了以後,就會把月台這一側的車門關閉。

 

 

DSC_7455.jpg

月台旁有步道讓旅客出站,仔細看還可以看到被覆蓋的鐵軌。

 

 

DSC_7457.jpg

整列拍一張!

 

 

DSC_7460.jpg

車站旁邊就有一棵巨木,順著木棧道拾階而上可以抵達28號巨木,繼續走可以通往沼平一帶。

 

 

DSC_7464.jpg

神木站往上是阿里山站,往下是二萬平站,牌子打成「坪」字,或許這個牌子是從九零年代用到現在。

 

 

DSC_7465.jpg

列車車頭朝向阿里山站方向。

 

 

DSC_7468.jpg

右側是售票亭,左側是木棧道,兩側都以木欄杆阻隔,避免民眾擅入軌道區。

 

 

DSC_7472.jpg

神木與列車合影。

 

 

DSC_7477.jpg

這塊比較新的牌子也打成二萬「坪」,應該修正了。

 

 

DSC_7479.jpg

列車開走以後就看得到對面的候車亭了,穿越這個缺口後左側可以購票,右側可以候車。

 

 

DSC_7482.jpg

買完票以後就從這裡進站。

 

 

DSC_7484.jpg

從這個角度可以清楚拍攝折返式車站。

 

 

DSC_7485.jpg

售票亭位於軌道折返處,是早期調度室的位置。

 

 

DSC_7489.jpg

折返式車站的高低落差,右線往二萬平,左線往阿里山。

 

 

DSC_7490.jpg

放倒的神木以及神木站站場。

 

 

DSC_7492.jpg

落成於1953年的介壽亭是蓋來為蔣介石總統祝壽用的,碑上的文字非常多。

 

 

DSC_7509.jpg

從神木站爬到慈雲寺大約15分鐘,這天天氣非常好,所以沒有雲海,也沒有晚霞,但風景還是很美。寺內有千年古佛,然而我忘記進去拍。

 

 

DSC_7510.jpg

和古寺同年落成的殉難者紀念碑,是日本人為紀念開鑿鐵路的殉職者而立的。

 

 

DSC_7511.jpg

背面還刻有日期,大正十一年十月?日。

 

 

DSC_7514.jpg

鐘樓建立於1922年,有重修過。

 

 

DSC_7515.jpg

往木棧道走去,看到這棵斷了一半的巨木。

 

 

DSC_7517.jpg

琴山河合博士旌功碑,日本人於1932年立碑,1933年正式揭碑,用來紀念琴山河合開發阿里山區的功蹟,目前是嘉義縣縣定古蹟。仔細看碑文,「博」字少了一點,「功」字沒有出頭,相傳是琴山博士不願居此功,後人才這樣刻。

 

 

DSC_7518.jpg

DSC_7537.jpg

阿里山香林神木,舊名為光武檜,目前是阿里山區新的代表性神木。

 

 

DSC_7520.jpg

阿里山香林神木旁就是樹靈塔,日本人在伐木期間因水土不服而多病,便認為是樹靈在懲罰他們,於是樹立了樹靈塔,一層代表五百年,共有七層,用以安撫被砍伐的樹靈。

 

 

DSC_7525.jpg

DSC_7528.jpg

阿里山博物館位於樹靈塔旁邊,裡面有一些林業文物可以觀賞。

 

 

DSC_7532.jpg

 

DSC_7535.jpg

DSC_7536.jpg

香林國小是台灣的最高學府,原本位於鎮宮及姊妹潭入口旁,為遊客必經之地,上課時易受到干擾,於是2011年搬遷至現址,而舊校地經過改建後於2014年成立香林服務區。現址原本是香林國中,因為天氣太冷、招生人數太少,便於2005年廢校,2006-2010年做為體委會高山訓練基地,2011年後才成為香林國小用地。

 

 

DSC_7807.JPG

舊香林國小校址,目前是香林服務區,校舍前方操場已鋪上木棧板,但還是看得出學校的格局。

 

 

DSC_7810.JPG

香林服務區旁的廟宇落成於1948年,當時名為受森宮,1955年改建後更名為受鎮宮。

 

 

DSC_7545.jpg

DSC_7509.jpg

1919年,日本人在此建立「阿里山寺」,並供奉著一尊由暹羅(泰國)送來的千年古佛,1922年建立鐘樓。1945年後改稱慈雲寺,但寺廟無人住持,一度呈現荒廢狀態,直到1967年後才又有和尚住持,並重修維護。這裡是阿里山觀賞雲海、晚霞的最佳地點之一,也被列為「阿里山新八景」之一。

 

 

DSC_7546.jpg

從慈雲寺眺望沼平車站。

 

 

DSC_7556.jpg

從慈雲寺回來,剛好遇到要出站的列車通過舊神木。

 

 

DSC_7566.jpg

兩條路軌的止衝擋一前一後。

 

 

DSC_7567.jpg

香林拱橋就在止衝擋後方。

 

 

DSC_7582.jpg

列車要進站了,旅客都在候車亭這一側等候。

 

 

DSC_7595.jpg

阿里山之線列車採用祝字普通車,由嘉義農工機械廠製作,巴士窗為一大特色。此列車原本用於祝山線,後來也用於其他支線。

 

 

DSC_7612.jpg

停妥之後,旅客就陸續上車,由於座位不多,大家都很快上車搶位子。車廂頂部頭燈切換成底部紅色尾燈,因為回程時這裡變成車尾。

 

 

DSC_7617.jpg

車頭和剪票口合照一張。

 

 

DSC_7621.jpg

神木站的候車亭是用原木搭建的,柱子十分粗壯。

 

 

DSC_7622.jpg

站名直接刻在柱子上。

 

 

DSC_7623.jpg

上車階梯貼著警告標語:火車進站時,請勿站上月台階梯。

 

 

DSC_7632.jpg

神木站往阿里山站,車廂牌子是綠色的。

 

 

DSC_7634.jpg

阿里山普通車的內部是長條椅,空間不寬。

 

 

 

arrow
arrow

    Bronto08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