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_6915.JPG

紀錄日期:2016年2月17日、3月27日

站別:二等

站體:高架車站

月台:二座島式月台

 

早期此地是凱達格蘭族居住之地,舊名為「峰仔峙社」。漢人來到台灣後,在此地建立聚落,並利用此地的河運設立碼頭發展貿易,使得此地成為貨物集散地。峰仔峙社位於臺北盆地的東北方,再往東過去則多為丘陵地,地勢較高。漲潮時,潮水順著基隆河流進來,受到地勢影響而止於此,所以此地被漢人稱為「水返腳」,意思是潮水只漲到此地便會退回。日本人來了以後取水返腳的意義重新命名為「汐止」,地名沿用至今。

 

早在在1891年劉銘傳建設鐵路時,就已在此地設立「水返腳火車碼頭」,1920年日本人把車站名稱隨地名改為「汐止」沿用至今。汐止站原本是平面車站,但因為市區車輛多,平交道意外頻傳,加上汐止位於行水區旁,早年多水患,於是政府推動「汐止七堵鐵路高架化專案」,2002年動工,2006年切換到高架。又是一個我有機會紀錄且親眼目睹過平面時代的車站,可惜並沒有把握。高架後的汐止站有兩座島式月台,1A、2B是側線,供列車停靠或待避使用,而1B、2A月台則大多提供列車通過使用,但是在許可的情況之下也會停靠在此。汐止站的月台位於三樓,遮棚是A字型,藍色的柱子搭配紅色的鐵皮棚頂。樓梯出入口的背面造型類似本壘版,蠻有特色的。二樓是售票、剪票以及候車空間,牆壁上掛了許多攝影比賽作品,主題是親子。這些作品無論是出自手機、小數位或是單眼相機,都可以看出濃濃的親情。走出候車廳就抵達商業區,有小七、文具、衣服等等,還有賣鞋子。通過商店區可以下到一樓,洪易先生的作品「有時間來做」便放置在這裡。洪先生的作品大多為不鏽鋼材質,造型渾圓,用色鮮艷,辨識度很高。走出車站西側是大同路,也就是以前汐止舊車站所在地。尚未高架之前車站前方是傳統市場,高架後攤販已轉移到高架底下,車站前方馬路拓寬,街景和十幾年前差異非常大。東側汐科路、南昌街一帶不若西側熱鬧,但是住宅還是很多。汐止站使用人數也是明顯上升,高架化前每天大約一萬兩千人,2015年每天有一萬八千人,整體看來臺鐵的捷運化政策是成功的。在車輛停靠方面,汐止站停靠半數以上的自強號,這也為汐止帶來許多客源。

 

汐止原為河運重地,貨物往返頻繁,雖然現在河道淤積、榮景不再,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從中正路老街上看到它以前的風華。老街上開了許多店家,也有傳統市集,磚造老屋座落期間,不難想見它全盛時期的榮景。中正路走到底便是以前的牛稠頭碼頭,因為水患而改建成抽水站。老街上有許多著名的老屋,都是我回來查閱資料才曉得的,像是陳家古厝、站前蘇厝、潘炳燭古厝等等,另外在茄冬路上有建順茶行、周厝等,比較令人惋惜的是周家花園和後站蘇厝都已被拆除。此外,汐止忠順廟以前曾是北白川宮能久的駐紮之地,也具有歷史價值。下次到汐止,我也該把這些地方拍一拍,以免哪天又消失了。

 

 

DSC_4604.jpg

汐止站往北是五堵站,往南是汐科站。

 

 

DSC_4603.jpg

第一月台拍攝汐止站往汐科站方向,最右側軌道匯入右二軌道成為三軌區間。

 

 

DSC_4615.jpg

第一月台拍攝汐止站往五堵站方向,橫渡線很多,利於調度。

 

 

DSC_4599.jpg

右側第一月台,左側第二月台。

 

 

DSC_4614.jpg

月台上A字形遮棚,中央為緊急出口。

 

 

DSC_5223.jpg

緊急出口背面,造型很奇特。

 

 

DSC_4610.jpg

月台往二樓的樓梯。

 

 

 

DSC_4613.jpg

DSC_5230.jpg

 

 

第一月台A側,右下角白色建築為秀峰高中。

 

 

DSC_5233.jpg

從第一月台拍攝兩座月台南端。

 

 

R0011315.jpg

R0011316.jpg

2017年,汐止的月台遮棚柱子重新上漆,顏色也和之前不一樣了。

 

 

DSC_4620.jpg

DSC_4621.jpg

通往兩座月台的扶梯和樓梯。

 

 

DSC_4622.jpg

DSC_4623.jpg

汐止車站剪票口,上方兩座行車資訊器。

 

 

DSC_4624.jpg

剪票口旁邊的無障礙入口。

 

 

DSC_5243.jpg

汐止站有三個售票窗口,通常只開兩個。

 

 

DSC_4626.jpg

候車廳放了很多便當,準備下午開賣。

 

 

DSC_4629.jpg

候車廳另一側,有一些椅子可以休息。

 

 

DSC_4630.jpg

三個售票窗口,三台自動售票機。

 

 

DSC_4627.jpg

DSC_4628.jpg

候車廳通往商店區的牆上,掛了許多攝影作品。

 

 

DSC_4635.jpg

商業區有小七。

 

 

DSC_4636.jpg

從商業區下來可以走樓梯,也可以搭扶梯。

 

 

DSC_4637.jpg

有時間來做,洪易先生的作品。

 

 

DSC_5275.jpg

汐止站前方廣場,舊站房就在這一帶。

 

 

DSC_4638.jpg

高架下方的汽車停車場。

 

 

DSC_4639.jpg

高架底下以前是鐵軌路線。

 

 

DSC_4640.jpg

車站旁有拆掉一半的房子,用黑布遮蔽風雨。

 

 

DSC_4644.jpg

秀峰路旁高架底下,以前站前的攤販被集中到這裡。

 

 

R0011099.jpg

靠近黃昏市場這裡也有商業區,但是只租了幾間出去。攝於2017年。

 

 

DSC_5248.jpg

DSC_5257.jpg

站前大同路往北街景。

 

 

DSC_5253.jpg

南昌街這一帶雖然商業活動較少,住宅還是很多。

 

 

DSC_6923.JPG

位於老街入口的站前蘇厝,一棟漂亮的建築,但是私人土地不方便進去拍照。

 

 

DSC_5258.jpg

DSC_5260.jpg

中正路老街,以前是汐止最熱鬧之處。

 

 

DSC_5261.jpg

DSC_5263.jpg

老街中的迴廊還有部份保存。

 

 

DSC_5265.jpg

DSC_6937.JPG

中正路走到底便是單車道,抽水站以前是牛稠頭碼頭遺址。

 

 

DSC_5266.jpg

綠色廊道無論是散步或是騎單車都很舒適。

 

 

DSC_5267.jpg

基隆河,牛稠頭碼頭遺址就在這一帶。

 

 

DSC_6934.JPG

位於基隆河泮的陳萬乞古厝,華麗的巴洛克風格,以前是私塾。2016.12.10

 

 

DSC_6924.JPG

DSC_6926.JPG

汐止公園旁的忠順廟和神社入口,這裡以前是北白川宮能久的駐軍之地。2016.12.10

 

 

DSC_5268.jpg

DSC_5269.jpg

在老街上仔細尋找,還是可以發現一些舊建築。

 

 

DSC_5271.jpg

林再益居,老街上的商行之一。

 

 

DSC_5274.jpg

十幾年來汐止街景變化之大令人詫異,不知道這些老房子還能保存多久?

 

 

DSC_6916.JPG

往茄冬路方向的高架底下有劉銘傳鐵路跨越茄冬溪的橋墩遺跡。2016.12.10

 

 

DSC_6920.JPG

位於茄冬路口的建順茶行也是汐止的老商行,旁邊的周家古厝已經拆除。2016.12.10

 

 

DSC_4619.jpg

順行區間車不用待避時停靠在2A月台。

 

 

DSC_4601.jpg

兩列莒光號交會於1A、2A月台。

 

 

DSC_5236.jpg

DSC_5281.jpg

區間車於1A月台待避。

 

 

DSC_5283.jpg

PP通過第二月台。

 

 

DSC_4607.jpg

PP與莒光號交會於汐止站。

 

 

 

arrow
arrow

    Bronto08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