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_6379.jpg

紀錄日期:2016年11月26日

站別:三等

站體:平面車站、跨站式站房

月台:二座島式月台

 

湖口的舊稱是「大窩口」,「窩」在客語當中指的是三面被山包圍,只有一面開口的盆地。附近山區有許多盆地,而此地又位於這些盆地的出入口,所以被稱為大窩口。「窩」與「湖」的客語發音相近,後來在譯名時就以「大湖口」當作此地的名稱。湖口這一帶早期是道卡斯族人活動之處,客家人大約在18世紀中期開始在此地開墾,當時最熱鬧的區域位於現在湖口市區西南方一個叫「波蘿汶」的地方。1893年劉銘傳鐵路在湖口設立「大湖口乘降場」,地點位於現在的老湖口天主堂,由於有交通之便,老湖口一帶取代波蘿汶成為湖口的商業中心,紅磚式街屋也在這個時期蓋起來,就是現在的湖口老街。1920年,日本人將車站更名為「湖口驛」。劉銘傳鐵路從楊梅到湖口這一段大致上沿著現在的台一線走,坡度陡峭,早期列車動力不足難以拉動,再加上路基不穩固,後來日本人就決定改線。改線範圍在楊梅到鳳山溪橋之間,將鐵路往北移動到比較平緩的地區,1929年完工,並在湖口車站現址設立了新的湖口驛。老湖口的發展源自於車站的設立,車站遷走之後老湖口就沒落了,新車站一帶的商業活動則迅速活絡起來,被當地人稱為「新湖口」。到了國民政府時期,湖口驛更名為「湖口站」沿用至今。1970年站房改建為兩層樓建築,最具特色的是波浪形屋簷,在方正的格局中有畫龍點睛之妙。後來台鐵推動捷運化,將湖口車站改建為跨站式站房,後站於2011年完工之後拆除舊站房改建前站,2012年12月前站完工啟用。

 

DSC_6344.jpg

楊梅到湖口之間有好幾個小站,所以湖口站會有待避需求,配置了兩座島式月台。遮棚一樣是Y字形,上黑下黃的支撐柱則是第一次看到。1A月台外側有舊貨運月台遺跡,還有路軌空間,但是鐵軌已經拆除。跨站式站房的規模不小,有大站的氣勢。站房南側有一大面玻璃窗,可以讓旅客看看風景、曬曬太陽,也讓車站看起來更大氣。湖口雖然只是個鄉,但是利用車站的人數不少,2016年平均每天八千人,是十幾年前的兩倍多,或許湖口是全台灣最熱鬧的鄉也說不定。湖口站停靠區間車和莒光號,自強號則是通勤時間南下、北上各一班,速度也比區間車快不了多少。

 

DSC_6352.jpg

從月台樓梯出入口到前後站走廊沿線都有客家花布裝飾,將在地文化融合於車站之中。除了一家便利商店以外,走廊上並沒有其他凌亂的商業區,看起來非常清爽。屋頂以長條金屬板覆蓋,並用圓形燈具增加照明及美感,還吊掛一些燈籠做裝飾。走廊空間寬敞,方便大量旅客進出站,是個設計完善的車站。前後站通往一樓的樓梯旁都有玻璃護欄和金屬扶手,拱形門廊上方有馬賽克玻璃裝飾,增加車站的美感。前站一樓有行李房,有需要的旅客可以多加利用。

 

DSC_6403.jpg

湖口站站房是土黃色系,一樓以拱形門廊作為入口,站外許多計程車在排班。排班計程車旁有一座小安全島,上面插著公車站牌,經詢問後才知道公車已經不會停在這個位置,而是停在車站對面。既然如此,為何還要留這支站牌在這裡誤導外地旅人?當時是2016年11月,不知道一年後的今天這樣的狀況有沒有改變。

 

DSC_6627.jpg

當天拍了幾個車站,下午還有一些空閒時間,於是便去老湖口走走,順便拍拍湖口舊車站以及劉銘傳鐵路遺跡。車站從老湖口遷走以後,老湖口的商業蕭條,住戶也逐漸減少。但也因為這樣此區才免去商業開發的危機,老街也才因此得以保留。老湖口離車站大約有四公里,所以我選擇搭公車,也就是因為要找公車站牌,才會發現前站那支已經不使用的公車站牌卻還插在原地誤導外地民眾。如果當地政府想推廣老湖口的旅遊,公車接駁和站牌位置的正確性應該是最基本的。湖口老街不若其他老街有那麼多的商業活動,他保留了完整的街屋、牆面,少了許多喧囂,多了人文氣息,是一條貨真價實的老街。我希望人們能多認識他,卻又不希望太多人潮讓他失去目前的風華,這樣的心情有點矛盾。拍完劉銘傳鐵路遺跡後天色暗了,所以老街拍得不多,不過這樣也好,多了一個再訪湖口老街的理由!

 

 

DSC_6338.jpg

湖口站往北是北湖站,往南是新豐站。

 

 

DSC_6330.jpg

湖口站往北湖站方向,雙軌,有紫色的隔音牆。

 

 

DSC_6341.jpg

湖口站往新豐站方向,雙軌,一個阿伯正在月台上做運動。是的,他在做運動。

 

 

DSC_6329.jpg

湖口站吊掛式站名牌,多了一條紅掃的粗線。

 

 

DSC_6333.jpg

第一月台的行車資訊器。

 

 

DSC_6334.jpg

歷史悠久的湖口監工房。

 

 

DSC_6335.jpg

跨站式站房有大面玻璃,增加採光也能欣賞風景。

 

 

DSC_6337.jpg

車站前方有派出所。

 

 

DSC_6342.jpg

第一月台旁的貨運月台,軌道已經拆除,月台應該也沒有使用了。

 

 

DSC_6405.jpg

從第二月台拍攝第一月台,正線在兩月台間。

 

 

DSC_6406.jpg

照片左側是後站,上方有空橋連接站房。

 

 

DSC_6407.jpg

2B月台的路軌和圍牆。

 

 

DSC_6409.jpg

從第二月台往北拍攝站場。

 

 

DSC_6349.jpg

站房內這一大面玻璃無論是設計感還是實用性都很棒。

 

 

DSC_6347.jpg

透過站房玻璃所看到的景色。

 

 

DSC_6348.jpg

通往月台的樓梯旁有花布裝飾。

 

 

DSC_6350.jpg

剪票口內側和補票處,也都有花布裝飾。

 

 

DSC_6351.jpg

剪票入口上方兩座行車資訊器,環境清爽而整潔。

 

 

DSC_6354.jpg

自動售票機有四台。

 

 

DSC_6355.jpg

從另一角度拍攝跨站式站房的走廊,上方布置許多燈籠。

 

 

DSC_6357.jpg

待在這裡充手機、看風景,也成為一件很愜意的事。

 

 

DSC_6361.jpg

售票處上方有票價表,洗石子牆上也有花布裝飾,讓車站多了一些活力。

 

 

DSC_6353.jpg

後站一樓大廳,上方有彩繪玻璃。

 

 

DSC_6362.jpg

後站站房有拱形門,只是沒有前站那麼多。

 

 

DSC_6363.jpg

後站力行街上的民宅,前方是達生路橋。

 

 

DSC_6365.jpg

DSC_6367.jpg

位於後站的汽車停車場和大榕樹。

 

 

DSC_6368.jpg

DSC_6369.jpg

後站成功路的街景,商家看起來也不少。

 

 

DSC_6364.jpg

PP通過達生路橋底下。

 

 

DSC_6372.jpg

後站二樓的廁所。

 

 

DSC_6373.jpg

走回站房看到這個冰箱,原來是圖書交換櫃。

 

 

DSC_6375.jpg

前站一樓大廳,上方也有彩繪玻璃。

 

 

DSC_6376.jpg

行李房位於前站一樓。

 

 

DSC_6377.jpg

前站中正路是湖口的新街,店家很多。

 

 

DSC_6379.jpg

湖口車站前站,拱型迴廊是這站的特色。

 

 

DSC_6381.jpg

車站旁的老房子有店家營業。

 

 

DSC_6383.jpg

中正路上也有一些老屋。

 

 

DSC_6384.jpg

湖口行政大樓位於中正路底,規模宏大。

 

 

DSC_6385.jpg

民生街上有傳統市場。

 

 

DSC_6386.jpg

DSC_6395.jpg

DSC_6397.jpg

忠孝路上仁慈醫院旁的天主教堂,有許多馬賽克玻璃裝飾,還有採光天窗。

 

 

DSC_6398.jpg

忠孝路、民族街口的湖口鄉圖書館。

 

 

DSC_6402.jpg

火車站前的中山路,沒有中正路熱鬧。

 

 

DSC_6404.jpg

前站一樓有賣行李箱的商店。

 

 

DSC_6328.jpg

區間車停靠湖口站。

 

 

DSC_6410.jpg

普悠瑪通過湖口站。

 

 

DSC_6596.jpg

下午坐公車來到老湖口,老湖口天主堂這裡就是以前的湖口驛。

 

 

DSC_6597.jpg

天主堂前面這條街的街名就叫做湖口老街。

 

 

DSC_6601.jpg

DSC_6602.jpg

舊湖口車站的站房比較低,路軌比較高,月台遺址位於車站後方的空地。

 

 

DSC_6604.jpg

老湖口這裡還有劉銘傳鐵路遺跡,入口在八德路(台一線)上的台塑加油站旁小徑,照片上休旅車旁這條。

 

 

DSC_6605.jpg

DSC_6608.jpg

DSC_6610.jpg

劉銘傳鐵路的橋台遺跡就在這裡面,糞箕窩溪旁邊。

 

 

DSC_6615.jpg

走回湖口老街,這裡的建築保存完整,沒什麼人潮,是我很喜歡的景點。

 

 

DSC_6618.jpg

老街上的戲院還保留了售票口,目前是客家餐廳。

 

 

DSC_6620.jpg

DSC_6629.jpg

DSC_6636.jpg

在這裡用完晚餐,欣賞老街的夜景,遙想當年人貨往來的熱鬧景象,為湖口車站的旅程劃下句點。

 

 

arrow
arrow

    Bronto08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