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日期:2015年10月4日
站別:一等站
站體:平面車站
月台:二座島式月台、一座岸式月台
新竹一帶以前是道卡斯族竹塹社的領地,1683年被清朝劃入版圖,隸屬諸羅縣,開始漸漸有漢人進入開墾,並稱呼此地為「竹塹」。1723年竹塹被劃入彰化縣,1731年再被劃入淡水廳,1733年淡水廳治從彰化沙轆(今沙鹿)轉移至竹塹,淡水同知要求人們在四周種植莿竹以建城,這便是竹塹城的開端。後來竹塹城於1827年改建石城以及四座城樓,以加強防禦。1875年淡水廳分成台北縣、新竹縣和基隆廳,從此以後「新竹」這個名稱取代了竹塹。
1893年,劉銘傳鐵路自基隆延伸至新竹,在現在的公園路和東大路一段路口、玻璃工藝博物館一帶設立了「新竹火車票房」,這是新竹首次設站,也是新竹第一代車站。第一代車站於1895年民兵抵抗日本人時被焚毀,隔年日本人在現在的新竹貨運站一代設立了新的車站,為第二代車站。1902年大湖口到新竹之間的鐵路改良工程完工,並於現址蓋了木造車站,為第三代車站。由於新竹站是大站,為了增加旅客容量,日本人請松崎萬長設計新車站,於1913年完工,是第四代車站,也就是現在的車站。第四代車站融合了巴洛克式與哥德式風格,造型相當美觀,是台灣非常有特色的車站。1928年,日本人增建了東側辦公室,造型與原車站格局相同。二次大戰期間車站屋頂被盟軍炸毀,1949年整修完畢。1968年增建西側辦公室,但是造型與車站格局不同,導致車站建築整體性不一致。新竹站早年有新竹飛機場側線、中油新竹廠側線、台灣木材防腐公司線等,現在也還有新竹麵粉廠側線,為了應付龐大的貨運量以及內灣線的調車,1969年在新竹站北側擴建貨運站,將客運與貨運業務分離,貨運站辦公室就位於車站東側的行李房。
新竹是一等站,也是內灣支線的起點,每天有超過四萬人進出,列車停靠頻繁,需要比較多月台以供調度。第一月台是岸式月台,提供北上對號列車以及往東部的跨線對號列車停靠。第二月台是島式月台,南下北上的列車都會在此停靠或待避。第三月台也是島式月台,3A給西部幹線列車使用,3B則是內灣支線列車專用。三座月台雨遮都是舊式鋼樑和鐵皮,看起來有古樸的美感。第一、第二月台之間還有一條通過軌,讓不停靠新竹站的列車快速通行。
第二、第三月台之間有兩軌,第三月台B側則有許多股,也停放一些工程車。新竹設有機務段,所以車站南端有機車車庫,是以前的扇形車庫拆掉後改建的,裡面放了一些大R和電鍋頭。洗車台在車庫旁邊,常常看到工作人員在清潔列車。受新竹站管理的小車站有五個,分別是北新竹、香山、三姓橋、千甲和新莊,可以想見這裡的員工編制不少,工作量也很大。
新竹站有站內地下道與站外地下道,站內地下道連接站房與三座月台,並有一個南大路出口與站外地下道相通,但有開放時間限制。上圖是第三月台底下,左側是站內地下道,右側是剪票口,可通往南大路出口。第一、第二月台下車的旅客如果想轉搭客運,也可以從第三月台底下這裡出站,不必從前站繞一圈。
站外地下道從車站前方連接到車站後方的新竹轉運站,右側出入口可通往新竹站月台。站外地下道整修之後明亮乾淨,煥然一新。新竹站目前沒有後站,但是未來可能不同。2017年新竹市政府提出「大車站計畫」,要建立跨越前後站的平台,也就是大型的跨站式站房,屆時可以和客運站相互整合,加強接駁。攝於2017年。
新竹車站是西洋式風格建築,除了拆除的基隆舊車站以外,我覺得它是台灣所有車站中最美麗的一座,從斜屋頂、鐘塔、長短拱窗、牛眼窗、立柱、山牆、浮雕等,在在都顯示出設計著的用心與建築的美感。松崎萬長除了設計新竹驛,另外像台北西門市場(今西門紅樓)、基隆驛(基隆第三代車站)也都出自其手。如果基隆三代車站還在,就可以和新竹車站相互輝映。其實新竹車站也面臨過拆除的危機,在台北車站地下化之後,政府磨刀霍霍指向新竹、台中、台南、高雄等縱貫線大站,想要拆除車站進行大規模的商業開發,尤以台中站最為緊迫。1995年,許多文史團體南北大會師,舉行了「行過鐵枝路、相逢火車頭」的車站保護運動,喚起人們對老車站的情感。在這股效應之下,1998年新竹站被列為省定古蹟,1999年改為國定古蹟,得以永續保存。
新竹市雖然不大,但是發展已久,有許多人文景點可供旅人探訪。車站正前方面對的是迎曦門,也就是早期竹塹城的東門。迎曦門被東門圓環圍繞,四周道路呈放射狀散開。往北走是中正路,步行兩百公尺可以到新竹州廳,為日本人所建。如果沿著東門街往西走可以抵達城隍廟,是新竹知名的小吃區。順著中山路左轉西大路,在石坊街上可以看見楊氏節孝坊,為嘉慶年間所興建,用以紀念林德修之母親楊居娘。車站後方也有許多景點,新竹鐵道藝術村在東大路橋底下的花園街,由以前的鐵路倉庫改建,可以做DIY,也適合看火車。東大路與公園路口是新竹公園,這裡是新竹第一代車站設站處。新竹公園裡有玻璃工藝博物館、孔廟、動物園、麗池等小景點,很適合在這裡散步。如果意猶未盡,繼續往南可以走到十八尖山健行。以車站旅遊來說,新竹站是個景點豐富的車站。攝於2017年。
2015年新竹車站照片:
新竹站往北是北新竹站,往南是香山站,上圖拍照時間是2015年,當時還沒有三姓橋站。第一月台旁有間木造小屋,不知道是否為鐵路局所有。
2017年拍攝,新竹站往南為三姓橋站。
新竹站往三姓橋站方向,遠處為振興陸橋。
新竹站往北新竹站方向,前方是東大路橋,橋下就是鐵道藝術村,再過去一點就是新竹貨場。
第一月台遮棚鐵柱上有乳丁裝飾。
從第三月台拍攝第二月台。
從第二月台拍攝第一月台,車站背面被電梯擋住了一部分。
左側第一月台,中間第二月台,右側第三月台。
新竹站第三月台底下,連通站內與站外地下道。
新竹站站房走廊,鐵柱上也有乳丁裝飾。
車站入口有石材門框裝飾。
新竹站行李房還蠻古樸的,這裡也是新竹貨運站辦公室。
新竹站的四面鐘塔,時鐘下方有牛眼窗,再往下是長拱窗,造型獨特優美。
新竹站候車廳,以新竹站的旅客人數來說是不夠用的。
剪票口上方四座行車資訊器,加起來有八格。
新竹站售票窗口,尖峰時間也是大排長龍。
拱窗有長有短,下方有巴洛克風格裝飾。
車站舊剪票口有山牆及立柱裝飾,現在變成賣壽司的地方。
自動售票機在售票窗口旁邊。
走廊上一整排公共電話,自從手機普及後就很少人使用了。
新竹站剪票出口。
第三月台吊掛式燈箱與內灣線小火車。
3B月台,往六家、內灣方向,燈箱忘記拍了。
迎曦門,早期竹塹城的東門。
車站右側式百貨公司。
辛志平校長故居,保存完整的一棟日式建築。
菸酒公賣局位於路口,圓弧形建築大配暗色磁磚,感覺很特別。
東門街上有一些老房子。
這家茶行是紅磚式建築,整棟保存得不錯,當時應該是很氣派的商家。
拱型屋簷讓人有置身老街的感覺。
北門街上的紅磚老屋。
城隍廟小吃區。
新竹車站後方是新竹轉運站,看起來大車並不多。2017年。
火車站後方南大路上有這樣的裝置藝術。2017年。
新竹市立動物園,動物雖然不多,但適合走走逛逛。2017年。
新竹鐵道藝術村,裡面可以做DIY。2017年。
藝術村內的火車觀景台,很適合看火車的一個地方。
已在北部絕跡的斑馬停靠新竹站。
架線工程車停放在新竹站。
各式區間車停靠新竹車站。
跨線滷蛋停靠新竹站。
拉著貨列的電車頭停靠在一旁。
PP停靠第一月台。
工作人員正在努力清潔車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