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日期:2015年12月31日
站別:招呼站
站體:平面車站
月台:一座岸式月台
崁頂鄉位於東港溪左岸,通常溪邊地勢較高的地方閩南語稱為「崁頂」,所以此地因而得名。雖然說是較高的地方,但是海拔最高也不過十公尺左右,屬於沖積平原。以這樣的稱呼來看,台灣各地應該也有許多地方被稱為崁頂,像基隆也有「崁仔頂」的地名,指的是港邊石階的上方,現在是半夜的魚市場,詳情留待寫基隆站時一併述說。
崁頂站設站於1952年,當時是簡易站,用來服務這個區域的居民。到了1990年因旅客人數少而被降為招呼站。崁頂站東北方有潮州站,南方有南州站,搭車人口都遠大於此站。潮州就不用說了,而南州鄉人口數只有一萬人出頭,少於崁頂鄉的一萬六千人,但是崁頂站的搭車人數卻只有南州的三分之一。造成如此差異的原因可能有三,第一是南州車站附近的聚落規模較大,而崁頂站附近聚落規模較小,整個崁頂鄉的聚落型態非常分散,大多位於不同鄉道的交會點,而第二個原因應該是南州糖廠帶來的觀光人潮,第三則是和停靠的班次相關。崁頂站原本有站房,但在2001年拆除蓋了廁所,所以現在的崁頂站就是一間廁所、一座月台和一座遮棚。崁頂站尚未電氣化,往來的列車都是柴油系列,再配上崁頂站附近的田野景色,感覺十分怡人。
崁頂站往北是潮州站,往南是南州站,可以刷電子票證進站。
崁頂站往潮州站方向是單軌,月台旁邊就是平交道,左側文化路,右側田寮路,遠處高架道路為國道三號。
崁頂站往南州站方向也是單軌,兩側種了許多檳榔樹。
崁頂站的站牌就掛在柱子旁,兩座遮棚的形狀不一樣,一座是單斜,另一座是雙斜。
遮棚底下已有些許斑駁,兩張鐵座椅被固定在水泥地面。
右方白色建築就是拆掉木造站房而蓋的廁所。
走到月台盡頭就可以出站了。
車站出入口就長這樣,放了很多警語在上面,可見這裡常有人騎車上月台。
車站後方有一些住家,還有一片休耕的田地。
從另一個角度拍崁頂車站。
崁頂車站全景。
屏東到處都可以看到果樹,檳榔樹更是如影隨形。
月台旁停滿了腳踏車,可見此站應該有許多學生通勤。
從文化路上拍攝平交道。
中正路(187線道)的街景,直走可通往東港,左轉往南州。
崁頂國小的校門,好像是廟的牌樓一樣。
187線道往潮州方向。
文化路上,火車站入口就在右前方,可是完全看不出來。
這個郵筒就這樣放著,不怕被搬去做紀念嗎?
以前的雜貨店會代售郵票,這個牌子線在在市區已經絕跡。
豪華的區間車停靠崁頂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