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_7692.jpg

紀錄日期:2015年10月25日

站別:一等站

站體:平面車站

月台:二座島式月台、一座岸式月台

 

瑞芳的發源與基隆河息息相關。清朝時期基隆河河運興盛,此地往返淡水、錫口(松山)、水返腳(汐止)、暖暖等地方的人、貨運輸大多依賴河運,當時這裡的渡口叫做「柑仔瀨」,意思就是種植橘子的灘地,位於現在的柑坪里新柑橋附近。柑仔瀨除了是重要的渡口,也是淡蘭古道進入山區之前的門戶,日本人曾經在此設立「瑞芳公學校」,是此地發展最早的區域。據說這裡當時有一家名為「瑞芳」的雜貨店,民眾前往購買南北雜貨或是採金礦所需物資都會說要「去瑞芳」,久而久之大家就稱呼這裡叫「瑞芳」,最遲至1896年便有「基隆堡瑞芳店」的行政區名稱。然而河運容易受到氣候以及季節的限制,日本人為了便於運送物資以及掌控資源,於1917年開始興建宜蘭線鐵路,1919年在龍潭堵設立了「瑞芳驛」,逐漸取代基隆河百年來的河運運輸,當年設立的瑞芳驛就位於現在的瑞芳車站後站的位置。瑞芳驛設立之後交通便利,重要的機構也陸續設立於此,瑞芳的發展便由柑仔瀨轉移至龍潭堵。現在,瑞芳人則習慣把柑仔瀨地區稱為「內瑞芳」,龍潭堵地區稱為「瑞芳」。

 

瑞芳驛設立之後,街屋沿著現在的瑞芳街、逢甲路建立起來,有日式宿舍、旅社、醫院、商行等,是當時瑞芳最熱鬧的地區,稱為「舊街」。但是車站北側的腹地狹小,飽和之後逐漸往車站南側發展,稱為「新街」。新街的人口越來越多,導致乘客要搭火車必須跨越鐵軌,既危險又不便。在地方有力人事李建和先生建請下,1951年臺鐵於舊站南側另建新站房,也就是現在的瑞芳車站前站。李先生為當時舉足輕重的礦業大亨,擴建瑞芳車站不只是為民服務,更重要的是便利他自己在瑞芳地區的礦業發展。不過即使沒有李先生,瑞芳車站的改建也是勢在必行,只是時間的問題。新站房蓋好後,後站舊站房便停止使用。

 

瑞芳地區早期盛產金礦、銅礦,50年代以後也產煤,這些礦物的運輸也大多仰賴鐵道。瑞芳地區除了宜蘭線鐵路,也曾經由民間興建兩條輕便鐵道以利礦產運送。第一條是金瓜石線輕便鐵道,從柑仔瀨用流籠拉上九份,沿著輕便路往東穿過基隆山抵達金瓜石。第二條是三爪仔線輕便鐵道,從基隆田寮港(台肥停車場附近)往現在的信義國中方向,用流籠拉上圓窗嶺(培德工家附近),接往深澳坑、龍潭堵、柑仔瀨、九芎橋,最後抵達三爪子(今侯硐)。這兩條路線主要是以人力推送,載重物或爬坡時會用到獸力,除了可以讓山區的礦產得以便利的運送到平地,也有部份客運及貨運的功能,而且當時搭乘輕便車的票價並不低,通常是有錢人才會搭。可惜的是因公路的開闢,這兩條路線分別於1954年以及1962年拆除。三爪子線雖然拆除,但是由於深澳火力發電廠需要運送燃煤,政府便於同年利用原有的路基改建為深澳支線,從瑞芳出站後北轉八斗子,沿著海邊一路通往濂洞站(現在的水湳洞)。由於深澳線搭車的位置在後站第三月台,所以1965年深澳發電廠營運、深澳線部份通車時,瑞芳後站也跟著重新啟用。深澳線的客運量不多,加上濱海公路開通以及深澳站到濂洞站廢止等因素,所以1989年便停止客運,瑞芳後站再度停用。到了2007年深澳電廠停止營運,不再需要運送燃煤,所以深澳線連貨運都沒了。一直等到2013年海科館改建完工,為了方便遊客前往,深澳線再度復駛,並與平溪線串連,運行到新設立的海科館站,瑞芳後站以及第三月台又再度啟用。

 

瑞芳站的規模不小,第一月台是島式月台,共有四條側線,月台上用鐵欄杆把A側圍起來,軌道上放了一台DL和幾列空貨車,有時會看到它推著移動,或許1A月台是給貨列用的。第一月台西邊還有停放幾輛電務段工程車,B側月台通常是待避時使用。第二月台也是島式月台,正線從月台兩側通過,大多數列車會停靠第二月台,放不下時才會停到第一月台,值班站長室也在第二月台上。第三月台則是岸式月台,也是後站出入口,搭乘平溪線或深澳線的旅客在此月台上下車,但是偶爾也會有宜蘭線的區間車停靠於此。瑞芳站是一等站,大部分自強號都會停靠,但是普悠瑪則只停順行逆行各三班,而且還是停靠站較多的班次,可見臺鐵把瑞芳定位在中短程的通勤站。第一次到瑞芳站是在大學時期,當時有兩個深刻的印象,第一個是買票以後要往售票口對面的長廊走進地下道,然後上月台搭車,和一般車站的配置不同。以前接觸的車站都有岸式月台連接站體,地下道也在岸式月台上,但是瑞芳站前站沒有這樣的配置,而且還多了一條長走廊。第二個深刻的印象是剪票口,當時瑞芳站的剪票口位於月台上的地下道出口,也和絕大部分的車站不同。到目前為止,我也只看過四腳亭、池上這兩站有這樣的作法,而現在瑞芳站也把剪票口移至站體區了。瑞芳站的地下道也有很大的變更,大學來的時候只有一座地下道,這座地下道可以連通前站、第一月台和第二月台,但是無法通到後站。2013年瑞芳站地下道改建完工,可以從前站連通到後站,但是往月台的出入口則封閉起來。原本上月台的路被封閉了,所以臺鐵在同一時間蓋了站內地下道以及電梯,自此之後上下月台便由現在的剪票口進入站內地下道前往。

 

瑞芳到雙溪這段鐵路隧道很多,曾經留下「一錢鑽九孔」的俗諺,意思是瑞芳到雙溪花一元日幣可以鑽過九個山洞。改線過後的隧道有的封閉,有的改為自行車道,有的則是整理過後供旅客參觀。瑞芳車站是通往九份的必經地,也是平溪線的轉乘站,所以旅客非常多,進站人數從2002年的每日三千七百人一路成長,到2014年每日平均有六千九百人。如果在把平日和假日分開來看,假日時每天一定超過一萬人搭車,是個很可怕的數字。因應觀光發展,瑞芳的街上也有許多美食,像是民生街的龍鳳腿、刈包、炸蕃薯、越南河粉,中正路上的越南河粉,或者美食街裡面的蚵仔煎、生魚片、肉羹、牛肉麵、鍋貼等等,我個人都蠻喜歡的。出了後站右轉沿著逢甲路走,除了有重新鋪設的輕便車鐵道,還有許多老建築,適合喜歡欣賞真正老街的旅客到此一遊。這裡跟金瓜石祈堂路老街一樣,少了商業氣息,多了一點懷舊氣氛。逢甲路再往前走一點,過了平交道以後就可以欣賞舊鐵路線的龍潭隧道,並近距離接觸呼嘯而過的各式列車。不論是喜歡那一種旅遊方式的遊客,都適合來瑞芳站走走。

 

 

DSC_7727.jpg

瑞芳站順行往侯硐站,逆行往四腳亭站,另有支線前往海科館站。

 

 

DSC_9452.jpg

DSC_4635.jpg

DSC_3029.jpg

DSC_4390.jpg

瑞芳車站第一月台,A側用柵欄圍起來,外面停放貨列以及一台DL,運氣好時會看到它正在運轉。

 

 

DSC_8015.jpg

第一月台西側停放一些工程車輛。

 

 

DSC_7715.jpg

1A月台側舊有四條軌道。

 

 

DSC_7722.jpg

第一月台前半段的遮棚是新的,後半段的遮棚是舊的。

 

 

DSC_7718.jpg

由左至又分別是第一月台、第二月台、第三月台。第二月台的遮棚全為舊式,中間有部份高度較高,第三月台的遮棚則是新式的。

 

 

DSC_7726.jpg

左側是第三月台,右側是第二月台。

 

 

DSC_7728.jpg

平溪線列車停靠第三月台。

 

 

DSC_7734.jpg

平溪線列車上拍攝,軌道上可見柴油列車留下的油漬。

 

 

DSC_7736.JPG

平溪線列車經過子平橋,圖中可見正線經過第二月台兩側。

 

 

DSC_7733.jpg

DRC列車載滿了前往平溪線的遊客,這一天的人還算少的。

 

 

DSC_7744.jpg

平溪線列車上拍攝,經過明燈路一段平交道,前方為柑坪隧道,早期發展的柑仔瀨就在這一帶。

 

 

DSC_7738.jpg

平溪線列車經過龍潭隧道。

 

 

DSC_7739.jpg

龍潭隧道口,右側為舊線遺留下來的一號隧道。

 

 

DSC_4381.jpg

舊線一號隧道內部。

 

 

R7588626.jpg

照片右側可以看到已經封閉的坑道,一般說來避車坑不會做這麼高,也不會封起來,不知這條坑道有何用途。

 

 

R7588616.jpg

R7588627.jpg

舊線一號隧道靠近瑞芳站出口,舊堤殘存。

 

 

DSC_8017.jpg

從第二月台拍攝第三月台。

 

 

DSC_8021.jpg

第二月台上有一個大燈箱。

 

 

DSC_8023.jpg

第二月台上的值班站長室,上面還有慶祝時貼字用的橫額。

 

 

DSC_8028.jpg

從第二月台拍攝整個瑞芳站。

 

 

DSC_9451.jpg

第三月台旁可以看見終端式路軌,只是軌道已經拆除,這應該是舊深澳線的遺跡吧!

 

 

R7588633.jpg

DSC_4391.jpg

比較尖峰的時段,宜蘭線區間車也會停靠第三月台。

 

 

DSC_7712.jpg

區間車進站停靠第一月台。

 

 

DSC_7713.jpg

普悠瑪準備進站停靠第二月台。

 

 

DSC_8019.jpg

莒光號停靠第二月台。

 

 

DSC_8024.jpg

平溪線列車停靠第三月台。

 

 

DSC_7708.jpg

瑞芳車站站內地下道,是2013年新建的,從站體通往三個月台,牆上掛了許多金九地區的照片。

 

 

DSC_7695.jpg

瑞芳站大廳內掛著扇形車庫的照片,陳列各種不同時期的機車頭。

 

 

DSC_7696.jpg

瑞芳站新設的剪票口,電梯及站內地下道都在裡面。

 

 

DSC_7697.jpg

大廳內有三個售票窗口和兩台自動售票機。

 

 

DSC_7698.jpg

出口方向有兩根柱子,所以進出門較小,人多時感覺很侷促。

 

 

DSC_7693.jpg

瑞芳站有行李房,方便旅客寄放行李。

 

 

R7588634.jpg

改建前,旅客必須從站房經過這條走廊下地下道。

 

 

DSC_7702.jpg

舊地下道的前站出入口,還有設一個郵筒。

 

 

R7588637.jpg

舊地下道原本有樓梯可以上月台,目前已經封閉。鐵門部份就是原本上第二月台的樓梯位置,地下通道原本只到這裡,而右邊比較狹窄的通道是2013年整修時新挖的,可以連通到後站。

 

 

R7588638.jpg

舊地下道通往前站的方向,拱形部份就是原本上第一月台的樓梯位置。

 

 

DSC_7700.jpg

前站民生街上有許多小吃,走到底便是瑞芳美食街。

 

 

DSC_8012.jpg

前站中正路,早上是熱鬧的市集。

 

 

DSC_7705.jpg

後站也有售票窗口和兩部自動售票機,也可以刷電子票證。

 

 

DSC_7706.jpg

左側是舊地下道的後站出口,右側這座石燈籠是瑞芳神社的遺跡,瑞芳神社原本位於瑞芳高工的位置,目前已經拆毀。

 

 

DSC_3944.jpg

DSC_3945.jpg

後站這棟建築物一樓有些小吃,鏤空牆面上躲了許多麻雀。

 

 

R7588310.jpg

R7588314.jpg

逢甲路上復舊的輕便鐵道

 

 

R7588315.jpg

R7588316.jpg

靠近鐵軌的地方有農會的穀倉。

 

 

R7588599.jpg

瑞芳街平交道,一列貨列正通過。

 

 

R7588603.jpg

逢甲路上的農會大樓。

 

 

R7588604.jpg

逢甲路與台2丁線路口是瑞芳區公所。

 

 

R7588605.jpg

聯絡逢甲路與明燈路的平交道,過平交道左轉就可以上九份。

 

 

R7588608.jpg

普悠瑪與PP正交會於平交道。

 

 

R7588631.jpg

中正路與民權街口的郵局,早期這裡是三爪子線輕便鐵路的車站。

 

 

以下為2014年拍攝瑞芳老街的照片。

R0014319.jpg

義方商行便是李建和先生的大哥李建興先生創立的,算是李家企業的總公司,以當時的標準來看規模相當大。

 

 

R0014321.jpg

不知名的老屋,用鐵皮圍起來。

 

 

R0014323.jpg

保存尚稱良好的老屋。

 

 

R0014324.jpg

R0014325.jpg

R0014326.jpg

R0014328.jpg

這棟是早期日據時代的警察駐在所,光復後林恩醫師在這裡開了瑞芳第一家牙科「林牙科」,據說林醫師的後代仍在明燈路上開業擔任牙醫。

 

 

R0014329.jpg

廖建芳古厝,應該是老街上保存最完整而優美的古厝。有拱形廊,也有巴洛克裝飾,山形牆上的「廖建芳」三個字是用洗石子工法做出來的。

 

 

R0014331.jpg

後站前方也有一些老屋,有的經過整修,有的仍保持古樸的樣貌。

 

 

R0014334.jpg

R0014335.jpg

2014年3月,後站旁邊拆除到一半的臺鐵日式宿舍。我大概經過這個地方超過百次,遺憾的是沒有拍下它原本的樣子。

 

 

R0014336.jpg

R0014337.jpg

另外一棟日式木造建築,或許也是宿舍。

 

 

R0014340.jpg

後站的瑞芳街,也有一些老房子和小吃。

 

 

R0015115.jpg

位於後站的瑞芳旅社,曾經是瑞芳最大的旅社,如今繁華落盡。

 

 

R0015117.jpg

2014年五月,日式木造宿舍拆除殆盡,現在變成停車場。

 

 

R0016387.jpg

前站的民生街和中正路口也有一棟老屋。

 

 

 

 

arrow
arrow

    Bronto08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