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日期:2015年10月14日
站別:招呼站
站體:平面車站
月台:一座島式月台、一座岸式月台(停用)
宜蘭線鐵道過了福隆站之後,南下穿越草嶺隧道,便會抵達三貂角南端的石城車站。石城的地名由來有兩種說法,一說是早期漢人開墾時為了防禦原住民便堆石成城,因此得名,另一說是更早之前西班牙人、荷蘭人用石頭堆砌城牆所建立的海防據點。以近代歷史來看,台灣似乎沒有漢人築城牆以防禦原住民的紀錄,而且這一帶背崖面海,以地形來看說是荷蘭人或西班牙人所築的海防堡壘似乎比較說得通。
石城站設立於1953年,當時有一座島式月台和一座岸式月台,是個簡易站。宜蘭線鐵路雙軌化施工期間,石城站曾經短暫的升等三等站,完工後再降為簡易站。雙軌化完工之後,石城站第二月台失去作用,軌道也被拆除,但是月台仍保留著。1990年由於業務縮減,石城站再降為招呼站,無人看管的站房也在2009年拆除,目前車站剩下一座機房、一座天橋通往月台。車站位於濱海公路旁邊,軌道沿著海邊行進,沿途的大里、大溪、龜山、外澳等等車站都有海景可以欣賞,石城也不例外。車站附近沒有什麼住家,短距離內也沒有什麼重要設施,所以旅客並不多,近十年來每天大約都是五六十個人進出。
來到這個寧靜的小站,坐在月台上看著已經荒廢的第二月台,一邊想像當時列車停靠的景象,一邊欣賞附近的海景,讓人很愜意。旅遊未必要看多美的風景,未必要多長的路途,只要當下能讓人開心就足夠。拍攝過程中遇到了一件小插曲,一台普悠瑪即將通過,但一名和我一樣在拍車站的旅客竟在這時跨越軌道往廢棄月台而去,使得普悠瑪緊急減速鳴笛。我並不是正義魔人,所以我也沒有把她的照片放上來,只是呼籲大家千萬別做這樣的舉動,因為可能危害自己和乘客的生命安全,也會讓站方對我們這些拍車站的人留下不好的印象。這批剛開始紀錄車站時的照片都比較不完整,下次到石城站會再補拍。
2016.06.25補記:
這次來補拍石城站站房空地,剛好遇到郵輪式列車慢行通過。每年暑假都有郵輪式列車搭配仲夏寶島號蒸氣火車的行程,包吃包住又可以搭蒸氣火車,其實蠻好玩的,經常一上線就爆滿。我沒有買三天兩夜的行程,但是買了單日的蒸氣火車票,體驗蒸氣火車的風情。
原本石城站站房已拆除,現在變成居民曬海鮮的空間。2016.06.25
石城站往北是福隆站,往南是大里站,照片上方的水泥建築是排放廢水用的。
石城站往福隆站方向,雙軌。
石城站往大里站方向,雙軌,美麗的海岸就在旁邊,絕對比多良站還近。
從島式月台上拍石城站站場,左側是已經廢棄的岸式月台,中間是島式月台,遮棚的形式和貢寮站類似,造型很特別。原本天橋右側連接站房,但是站房已被拆除。
廢棄的第二月台,遮棚形式是宜蘭線小站常見的樣子。軌道已經拆除,還放上了盆栽。
遮棚上以及柱子上都還可以看到「石城」兩個字。
月台後方就是大海,天氣晴朗時可以看見龜山島。
每個車站好像都可以找到這個牌子。
位於濱海公路旁的石城站。
站外鐵欄杆也有現曬的魷魚乾,好想吃啊!2016.06.25
區間車駛離石城站。
普悠瑪通過石城站。
石城站到外澳站這一段鐵道風景優美,也曾經有多部電影在此取景。
區間車停靠石城站。
行包車通過石城站。2016.06.25
郵輪式列車慢行通過石城站,真的很慢,速度大概就像慢跑一樣。2016.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