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6026.jpg

紀錄日期:2016年4月23日

站別:甲種簡易站

站體:平面車站

月台:一座島式月台、一座岸式月台

 

 

龜山車站的行政區位於頭城鎮更新里,但是他距離龜山島最近,所以被命名為龜山車站。本站設立於1920年,曾經在1981年宜蘭線雙軌化施工期間改為號誌站,1984年改建站房並新增島式月台,1985年升等三等站,但是由於旅客人數太少,1999年再降為甲種簡易站,由頭城站管理。

 

龜山車站的站名也是用石板刻字再鑲嵌進牆壁,和鐵皮或燈箱比起來質感好很多,只是夜間不容易辨識。車站路基較高,從濱海公路上可以看到用卵石墊高的基座,站內候車空間不大,所以採光也不是很好,不過整理得很乾淨。龜山站兩條正線位於兩月台之間,宜蘭線雙軌化完工後這裡原本有兩座島式月台,但是因為停靠班次不多,股道閒置,於是臺鐵便將第一月台靠近站房的軌道拆除一部分,所以第一月台現在變成岸式月台。軌道拆除後,通往站房的天橋出口也被封閉起來。南下旅客可以從站房直接走上第一月台搭車,但是如果遇到列車待避或是要搭車北上,還是要經由天橋前往第二月台。龜山車站利用的人數不多,每天只有兩百人左右進出,月台彎彎的,列車停靠時拍起來很有味道,月台遮棚也是T字型搭配草綠色小磁磚,長度大概就一列車廂那麼長。

 

龜山車站位於梗枋漁港旁邊,梗枋漁港是老港口,早期龜山島居民會利用梗枋漁港往返本島以及龜山島。龜山島的居住史最早可以朔及道光年間,島上居民以漁業維生,由於是外島,各項生活條件均比本島落後,居民生活並不豐裕。1951年花蓮港開港,1959年南方澳第二漁港完工,讓以討海維生的龜山島人大量遷移,再加上島上天災(颱風)人禍(火災),以及政府想將龜山島規劃為靶區,1977年村民被強制遷村至大溪里的「仁澤社區」。遷村之後龜山島被劃為軍事區,居民只能在清明節返島掃墓,直到近年來社區意識抬頭,在社區人士努力之下,2000年龜山島重新開放觀光,在特定季節只要經過申請通過即可登島參觀。2001年,仁澤社區也更名為龜山里,讓居住在這裡的年輕居民能知道自己的祖先曾經居住於龜山。

 

如果想上龜山島參觀,搭船地點不是在梗枋漁港,而是在蘭陽博物館旁邊的烏石漁港,可以選擇賞鯨豚+登島的行程。我曾經去過一次,但是我很容易暈船,一路上根本都是在餵魚,連拍照的念頭都沒有,直到看到一大群鯨豚游過船邊時,忽然整個人活了過來,抓起相機猛拍一頓。我們這船算是幸運的,還沒到龜山島就看到鯨豚,然後就可以直接登島。聽船長說比我們晚出發的那船為了看鯨豚追到龜山島外海,直到我們逛完龜山島要回程時才看到他們的船靠岸。看見一個個走過來的人步履蹣跚、臉色慘白,還聽到有人說:「踏上陸地的感覺真好!」我想我搭的船如果開那麼久,應該會讓我想跳海。龜山島最特別的地方在於龜尾的部份,由於龜尾是砂石堆積而成的,遇到颱風或是大浪會改變位置,就像烏龜搖尾巴一樣,是很特殊的地理景觀。龜尾附近原本有一座名為「龜尾湖」的淡水湖,人們戲稱湖水就是烏龜的尿尿。之前的居民曾經將湖堤挖開,想把它改建成港口,最後都因為崩塌而失敗,但是也因此造成海水入侵,現在龜尾湖已經成為半鹹水湖了。龜山島之旅讓我印象深刻,但是如果要我坐船再去一次,免談!

 

 

DSC_3735.jpg

龜山站北上是大溪站,南下是外澳站。

 

 

DSC_5962.jpg

龜山站往外澳站方向,前方是站外天橋。

 

 

DSC_5974.jpg

龜山站往大溪站方向,軌道匯集成雙軌。

 

 

DSC_5964.jpg

龜山車站的站內天橋,前往第二月台的旅客需經由天橋。

 

 

DSC_5965.jpg

龜山站的月台是彎的,拍起來很美。

 

 

DSC_3732.jpg

龜山站的月台上可以欣賞龜山島。

 

 

DSC_5969.jpg

第二月台遮棚,保留了原本的樣式,天橋和遮棚之間還設有雨遮。

 

 

DSC_5970.jpg

龜山站站房背面,斜坡到可以通往第一月台。

 

 

DSC_5999.jpg

從站房後方拍攝通往第一月台的斜坡道。

 

 

DSC_6033.jpg

站房後方右側的軌道已經拆除。

 

 

DSC_5982.jpg

通往站房後方的天橋失去作用,現在已經封閉起來。

 

 

DSC_5968.jpg

站房後方左側的軌道仍保留一段,並設有止衝擋,有需要的話可以停放列車。

 

 

DSC_5985.jpg

龜山站站內天橋。

 

 

DSC_5984.jpg

DSC_5983.jpg

站內天橋上拍攝整個站場。

 

 

DSC_5986.jpg

從第二月台拍攝第一月台以及站房背面。

 

 

DSC_6029.jpg

鑲嵌在牆上的「龜山」二字很有質感。

 

 

DSC_6000.jpg

DSC_6001.jpg

龜山車站的剪票口。

 

 

DSC_6002.jpg

龜山車站有一個售票窗口,沒有自動售票機。

 

 

DSC_6003.jpg

票價表還保留著。

 

 

DSC_6004.jpg

候車廳有一些梗枋國小小朋友的作品。

 

 

DSC_6005.jpg

原本的出站收票口,現在已經封閉。

 

 

DSC_6006.jpg

DSC_6007.jpg

近拍龜山車站,很難全部入鏡。

 

 

DSC_6008.jpg

車站前方的老房屋只剩下一面牆。

 

 

DSC_6009.jpg

DSC_6028.jpg

車站前濱海公路的景象。

 

 

DSC_6012.jpg

DSC_6014.jpg

爬到站外天橋上拍攝龜山車站全景。

 

 

DSC_6015.jpg

龜山島隱隱約約浮現在海面上。

 

 

DSC_6016.jpg

站外天橋很陡,爬上爬下要很小心。

 

 

DSC_6017.jpg

龜山站的站外天橋。

 

 

DSC_6020.jpg

更新里活動中心以及漁獲直銷中心,都在梗枋漁港旁邊。

 

 

DSC_6021.jpg

梗枋的海灣,一堆肉粽角(消波塊)看了實在很礙眼。

 

 

DSC_6023.jpg

在提防上拍攝梗枋漁港。

 

 

DSC_3734.jpg

區間車停靠龜山車站2B月台。

 

 

DSC_3738.jpg

月台彎彎的,列車也彎彎的,有點牡丹站的感覺。

 

 

DSC_5959.jpg

停放在彎曲軌道的列車傾斜度還蠻大的。

 

 

DSC_5979.jpg

太魯閣通過龜山車站。

 

 

DSC_5991.jpg

普悠瑪通過龜山車站。

 

 

DSC_5995.jpg

區間車停靠龜山車站。

 

 

DSC_5967.jpg

嚴禁煙火,可能是以前的油庫。

 

 

DSC_6030.jpg

又是讓人想按的東西。

 

 

DSC_6031.jpg

這棟倉庫好像長角了。

 

 

以下為2009年龜山島照片

DSC_0640.jpg

 

IMG_9411.jpg

龜山島的北面,有一些炸射的痕跡。

 

 

DSC_0746.jpg

回程時拍攝龜山島南面特寫。

 

 

DSC_0646.jpg

龜山島上一景,左上方就是龜尾湖。

 

 

DSC_0652.jpg

龜尾的部份會隨著風浪改變位置,像烏龜擺尾。

 

 

DSC_0657.jpg

島上的廟宇,看起來有翻新過。

 

 

DSC_0665.jpg

島上居民留下來的房屋。

 

 

DSC_0675.jpg

龜山國小的校舍,現在連名字都換了。

 

 

DSC_0686.jpg

龜山漁港,就是龜尾湖,目前沒有港口的功能。

 

 

DSC_0688.jpg

駐軍的精神標語,一旁的碉堡已經廢棄不用。

 

 

DSC_0722.jpg

 

在環湖道路上拍攝龜尾湖,照片中央就是觀音的位置。

 

 

DSC_0713.jpg

龜尾湖旁有一尊觀音,解說人員會在此解說。

 

 

DSC_0728.jpg

人去樓空的景象讓人有點感傷。

 

 

DSC_0737.jpg

由於船隻無法停在龜尾湖,所以設立一個碼頭讓遊客上下船。但是這裡沒有防波堤,浪稍微大一點船隻起伏落差也會變大,遊客就無法上下船,這就是為何龜山島的旅遊必須受限於季節以及海象,因為東北季風一起人根本難以上岸。由此可以想見,早期的居民和駐軍在此生活的辛苦。

 

 

DSC_0699.jpg

龜山島內的坑道。

 

 

IMG_9397.jpg

IMG_9403.jpg

就是這些鯨豚讓我活過來的。

arrow
arrow

    Bronto08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