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日期:2015年11月14日
站別:三等站
站體:平面車站
月台:一座島式月台
瑞源站也是設立於1922年,當時稱為大原驛。「大原」原稱為「大埔尾」,日本時代初期有日人移居此地,改名為「大原村」,設站時取其村名作為站名。1945年行政區域改為鹿野鄉瑞源村,所以站名也隨地名更改為「瑞源」站。瑞源站的站體尚在整修,照片左邊原本候車廳的部份被拆掉一半,但是天橋還在,門口還有兩隻迎賓的企鵝。
瑞源站只有一座島式月台,有一條正線和三條側線,靠近站房的側線旁邊堆滿砂石,還停放了貨運列車。瑞源站是少數還有天橋的車站,應該是尚未施工完畢,一旦站體改建,或許天橋就再見了。站房的部份有六分之一被拆除,所以候車空間也變狹窄,只剩八張座椅可以坐,不如到月台上吹風比較舒適。原站房的北側正在蓋新的站房,目前還看不出是什麼樣子。台東線的車站大多已改造,還能看到瑞源站部份原始站體和天橋,對我來說已是萬幸。但是在瑞源站半個小時,我竟然忘記拍燈箱!沒辦法,只好再安排時間去補拍。
瑞源站位於瑞源村,是位於東29線上的一個小村落,距離台9線很近,但是人口並不多。車站附近有許多農田,景色非常美麗,是我很喜歡的車站,在這裡散步的感覺很優閒,好像時間靜止下來一樣。瑞源站的對號車只停莒光號,南下北上各有四班,而且花東地區的區間車不多,要到瑞源來要事先看一下時刻表。瑞源站每天有一百個人左右進出,而且使用人數漸漸減少,是因為公路運輸比較方便了?還是人口外移?如果搭車人數沒有提升,或許瑞源站會有降等的可能吧!
2017.01.22補記:
這次來台東紀錄一些廢站,也順便繞到瑞源看看,為了掌控時間所以騎機車來。瑞源站已經重新改建,舊站房拆光了,新站房也還沒有完全蓋好,只有一間小辦公室售票。月台上正在建造新的遮棚和電梯,等完工之後天橋應該會拆掉。站房外面原本有兩隻企鵝,隨著改建工程也被移除,以後會出現什麼動物呢?還蠻令人期待的。
2017.12.31補記:
歷經改建、包商倒閉、重新發包施工後,瑞源車站總算改建竣工了。新站房只有售票房和辦公室,沒有室內的候車室,而是在票房旁邊做了一個大樹意象的白色雨遮,民眾就算不搭車也可以在這裡休憩。站房是磚紅色的,在瑞源小村落設計這樣的車站非常合宜。進站以後發現天橋已經拆了,改成地下道和電梯連通月台,這也是花東車站改建後的宿命。月台上的遮棚也是以大樹意象設計,顏色是綠色的,兩遮棚之間夾了一個透明電梯,既簡單又特別的設計。站場沒有什麼變化,站外一樣是一大片的農田景觀,瑞源站還是原本那個讓人放鬆的車站,只是換了一件新衣。至於車站門口的企鵝呢?原本以為已經丟棄,沒想到竟然在車站前方的公園找到牠們,保留了大家對瑞源舊車站的印象。
2015年照片:
瑞源車站的背面也可以看出施工到一半的情景。
瑞源車站還保有站體通往月台的天橋,台東線除了志學和瑞源以外,其他的都拆光光了。至於這兩座天橋還能保留多久?我只能說,想紀錄的要趕快來了。
瑞源車站只有一座島式月台,電車在側線待避。
瑞源往鹿野的方向,遠處匯集成一條鐵軌。側線上有一列裝滿砂石的貨列,旁邊的砂石也堆得跟小山丘一樣。
瑞源往瑞和方向,也是只有一條鐵軌。
柴聯通過瑞源站天橋,這個景象或許一兩年內就會消失了。
有天橋的車站視野很好,整個站體、軌道和遠方的山景都可以拍進去,當然,沒有電氣化設備景色一定更好。整個瑞源站除了正線之外,還有三條側線。
另一個角度看新舊站體。
2016.07.02新的站房已經成形,舊站房也拆到剩下站長室(冷氣機的位置),上方2015年的照片可供對照,但因為角度問題無法清楚呈現。
近拍車站正面,企鵝腳下正在孵垃圾......
瑞源站的售票窗口,有自動售票機。
剩下一半的候車廳,堆滿了站內的物品。
瑞源站剪票口。
施工中的部份,用鐵皮圍起來。
瑞源車站外面的街道
蓼莪齋,街上的一棟建築,是房屋主人感嘆無法終養父母的悲痛嗎?於我心有戚戚焉!
2016.07.02搭乘仲夏寶島號,並在瑞源站待避。停靠的位置在第二軌,沒有月台可以下車,所以我只能在車上拍攝。瑞源站的天橋還在,舊站房出口的部份被拆除,和原本施工之處連接改建成一層樓的磚紅色建築。如果照這樣的進度來看,新的站房部份完工之後可能會先把站長室遷移過去,然後再把剩下的站房拆掉繼續施工,屆時瑞源站舊站房將永不復見。由於不能下車,所以我不確定大門口的企鵝是否健在。
以下為2017年瑞源站完工前照片
瑞源站舊站房已經拆除,新站房還沒有整理好。2017.01.22。
售票窗口目前在站房側面窗戶,還有一台自動售票機。2017.01.22。
瑞源站天橋目前還在。2017.01.22。
天橋下方就是新的電梯,完工之後天橋也功成身退了。2017.01.22。
前方樓梯出入口,後方電梯。2017.01.22。
從月台拍攝新站房背面,以後應該整個車站都走磚紅色系,很純樸的感覺。2017.01.22。
從天橋上拍攝瑞源站站場。2017.01.22。
即將完工的月台遮棚,以深綠色為底。2017.01.22。
一年多前忘記拍的舊燈箱,還好他還沒換新的。2017.01.22。
瑞源南方平交道,也是這次補拍的點。2017.01.22。
過了平交道一直走可以看到二層坪水橋,還有一大片花海。2017.01.22。
DR3000列車通過瑞源南方平交道。2017.01.22。
以下為2017年瑞源車站完工照片:
一下車就會看到月台上的綠色柱子。
瑞源車站地下道出入口。
區間車離開瑞源車站,月台北端的天橋不見了。
和之前一樣,第一股還是貨車和碎石頭。
地下道很乾淨,也還沒有任何裝飾。
從下道望向出口,可以看到有趣的幾何圖形。
在月台上拍攝站房背面。
瑞源站往瑞和還是單軌。
瑞源站站場全景,天橋消失了。
瑞源站的雨遮有樹幹的意象,但是上面是平的。
站房以紅磚建築,很有古樸的味道。
左側凸起來的是電梯,右邊是電機房。
站房和月台之間有三股。
新的站名燈箱,往北是瑞和,往南是鹿野。
由南往北拍攝瑞源站站場。
後站方向有個小公園和水池,更後方是利吉惡地。
瑞源站往鹿野站方向,也是單軌。
南下區間車停靠瑞源站,但是不見天橋。
瑞源站剪票出口。
站房旁邊的地下道出入口。
和月台一樣,車站廣場的雨遮也是大樹的意象。
月台上的遮棚和電梯。
這裡原本是天橋出入口,現在已經看不到天橋的蹤影。
剪票入口。
站房旁邊廣場,雨遮的造型簡潔而有特色。
紅磚站房配黑色字體,耐看而古樸。
站房和遮棚合照一張!旁邊寫著「花隱大原」,大原是這裡的地名,意思是這裡有很多美景等人發掘。
遮棚旁邊就是廁所。
古樸的站房搭配樹幹意象的柱子。
站房北側有繼電室和道班房。
另一角度拍攝站房和遮棚。
大樹底下這間舊建築竟然也有整修。
車站前方的小公園。
車站正面全景,變化好大啊!
通往車站的聯外道路。
車站附近的景色依舊美麗。
太魯貓通過附近的平交道。
原本以為被廢棄的企鵝竟然放置在公園旁邊,保留了大家對舊車站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