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日期:2015年11月29日
站別:一等站
站體:平面車站
月台:一座島式月台、一座岸式月台
玉里車站是花東地區除了台東站之外唯一的一等站(花蓮站是特等站),目前正處於施工狀態,整修之後的站體規模看起來很大。玉里舊稱「樸石閣」,有人說「璞石閣」是布農族語「灰塵」的音譯,也有人說是阿美族語「蕨」的音譯。1917年鐵路通車至此,此站原本稱為「璞石閣驛」,同年日本人以「璞」為「未琢磨之玉」的解釋,將本地改名「玉里」。玉里的人口也很多元,阿美族、布農族、西拉雅族、漢人都共同生活在這裡。玉里是花蓮市和台東市之外的第一大鎮,位於台九線和台30線的交界處,聯絡了花東縱谷和東部濱海公路,台30線最西端也可承接八通關古道,地理位置相當重要。
玉里是花東地區第三大城,所以車站原本就有相當的規模,除了2A月台的正線以外還有六條股道。在白鐵光華號還存在的時候,玉里是他們的調度站,而我晚來了一年,無緣看到白鐵在玉里奔馳。玉里站月台的運用並沒有固定,每個月台都會有列車北上或南下,因為玉里往北是單軌,往南是雙軌,必須配合列車的調度來使用。其實花東地區平日搭車的旅客不多,只要車班安排得宜未必要全線雙軌化,然而在政府的政策之下,環島雙軌化應該只是時間的問題。玉里站往北原本有大禹車站,因為乘客太少而於1995年廢站。舊線往南原本也有安通車站,但2007年改線之後安通車站也跟著裁撤,舊線變成了自行車道。
2016.07.02補記
去年年底新聞播報說玉里新車站啟用,我一直到今年七月才有時間來這裡看看。來了之後發現玉里站只是局部完工,二樓以及一樓部份區域還在施工,開放的只有候車廳的部分而已。月台遮棚的部份已經更新完成,一些雜七雜八的管線也都清乾淨了,臨時候車廳現在已經封閉起來,臨時售票口也已經拆除,通通移到隔壁新的空間售票、候車,整體環境舒適多了。站外搭了一面很大的牆,右側是時鐘,左側有「玉里車站」四個字,呈現一種簡約的風格。站房上方漆上橘色,挖了幾個圓形的洞當作造型以及採光,其他的部份則是拉皮。新的玉里車站給人一種完全不同的風貌,也產生了許多不同的評價。以我的看法,美醜是見仁見智,但是這一大面牆一定會對採光造成影響。
以下為2016年照片
2016玉里車站的外形,引來許多不同的評價。
玉里車站,DR2800交會普悠瑪。
2016年玉里車站大廳,上方屋頂拆除保留柱子,讓視覺有延伸的效果。大廳中有兩個售票窗口以及一台自動售票機。
候車廳的另外一邊,走到底就是原本臨時候車廳的位置。
玉里站剪票口,兩座行車資訊器。
無障礙坡道上方原本是臨時候車廳,現在已經封閉。
大廳旁的行李房也開始使用。
照片正中央原本是臨時售票區,現在也已經拆除。
大廳外的拉皮工程告一段落。
從這個角度看,好像用一個罩子把原本的車站罩起來。
從月台拍站體背面,多出了玉里車站四個字。
第一月台上的管線也都清理完畢了。
玉里站的時鐘和屋頂造型。
以下為2015年照片
玉里往北是三民,往南是東里。
玉里站往三民站方向,股道很多,最後匯成一軌。
玉里往東里方向是雙軌。
月台地下道
柴聯停靠在第二月台,電車則一直放在中間的軌道,如果停放的是一台光華號那有多好?
從月台上看站體背面,部份站房還保留著,並架起了橘色系的棚子。
第一月台正在施工。
候車廳的空間很小,到處充滿施工的痕跡。
售票口移到原本行李房左側,原本我以為站體像外牆一樣高大,近看發現外牆只是一面牆,舊站體的屋頂被拆掉,另外架起了上方橘色的屋頂。至於最後的建築體長什麼樣子,也是要等蓋好才知道。
新的售票口,攝於2015.11.14
剪票口旁邊只用木板隔起來,感覺很克難。
玉里車站前的圓環造景拆掉了。
沒關係,往前走100公尺還有一個。
玉里中山路街景,店面的種類非常多,顯示出熱鬧的一面。
圓環旁老旅社還沿用了此地的舊名。
和平路上的市集
排排坐的雞,看起來很有趣。
第一月台旁停了一台不知名的工程車。2015.11.14
玉里車站正在蛻變之中,下一次來應該可以看到她的新風貌。喜歡人文景點的人,車站後方有玉里神社的遺跡,步行即可到達。如果喜歡親近大自然,開車或騎車則可以到赤柯山、瓦拉米步道(八通關古道的一部分),這些都將列為我下次造訪的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