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_9210.jpg

紀錄日期:2015年11月14日

站別:三等站

站體:高架車站

月台:二座島式月台

此地區早期是原住民領地,泰雅族人稱此地「裡鬧」,是叢林的意思。明朝開始有漢人來此地居住,因為位於鯉魚山南部,所以也稱為「鯉魚尾」。車站最早設立於1910年,當時稱為「鯉魚尾驛」,後來日本人在此地設立移民村,並在1920年設立「壽區」,車站名稱也改成「壽」,據說是台灣鐵路史唯一一個採用一字站名的車站。1946年行政區改為壽豐,站名也跟著更改成「壽豐站」。

 

前往紀錄壽豐站時,路線已經切換成高架,站體也圍起來,無法拍到他的全貌。兩座島式月台都做了一半,剩1A和2B月台用鐵皮圍住施工。北上的車輛利用1B月台,而南下的車輛則利用2A月台,高架站好像大多是這樣的模式。站體左右兩側的高架路段已經緊貼著建築,必須拆掉車站才能連接,換句話說,站體被拆除應該是註定的了。果然,網路上已經可以看到網友貼出站體完全拆除的照片,所以這次的照片成為遺照了。看著自己拍過的車站被拆除,其實還蠻感傷的,來不及見他完整的一面,只能看著它殘破的身軀一點一滴消失。

 

 

DSC_9179.jpg

壽豐站往南是豐田站,往北是平和站。

 

 

DSC_9176.jpg

壽豐站往平和站方向,高架化雙線。

 

 

DSC_9184.jpg

壽豐站往豐田站方向,高架化雙線

 

 

DSC_9177.jpg

DSC_9186.jpg

 壽豐站的兩座島式月台各封閉一側施工,只留兩月台中間的軌道運行。

 

 

DSC_9181.jpg 

從月台上拍攝市區。

 

 

DSC_9192.jpg

出口方向

 

 

DSC_9193.jpg

通往月台的樓梯

 

 

DSC_9196.jpg

出剪票口之後,可以看到車站被鐵皮圍住。

 

 

DSC_9197.jpg

剪票入口,北上車輛利用第一月台,南下則用第二月台。

 

 

DSC_9199.jpg

舊站體一角,壽豐兩字還在。

 

 

DSC_9200.jpg

高架路段的鋼筋延伸到舊站體上方。

 

 

DSC_9203.jpg

從外面可以看到高架路段已經逼近站體上方。

 

 

DSC_9205.jpg

新舊站並存的景象。

 

 

DSC_9211.jpg

車站外壽豐路街景。

 

 

DSC_9212.jpg 

壽豐路上的老房子,看起來很有歷史。

 

 

DSC_9213.jpg

壽豐路旁的涵洞,前方是新的,後方為舊的。

 

 

DSC_9215.jpg

壽豐車站北端,新高架路線後方一點點的位置,有被拆除的舊橋遺跡。

 

 

DSC_9216.jpg

DSC_9217.jpg

DSC_9218.jpg  

爬到舊路線上方看,碎石還在,軌道已經被拆除殆盡。

 

 

DSC_2200.jpg

DSC_2202.jpg

2015.07.06颱風即將登陸,提早搭車離開東部,經過壽豐時看到尚未完工的高架路段,趕緊下車拍兩張。當時並不知道壽豐會這麼快切換,沒有好好紀錄壽豐的平面路段。  

 

 

 

arrow
arrow

    Bronto08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