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_4942.jpg

紀錄日期:2016年10月9日

站別:三等站

站體:平面車站

月台:一座島式月台

大肚這個名稱來自平埔族拍瀑拉族(Papora)大肚社(Tatuturo)的譯音,這一帶原本也是平埔族的領地,荷西時期以後才有漢人在此墾殖。然而歷經荷蘭人、鄭氏王朝以及清朝對平埔族的壓迫、征討,許多原本居住在這裡的族人都遷移到埔里或其他地方,此地已不復見平埔文化。

 

DSC_4932.jpg

大肚車站的名稱可以溯及1905年,日本人在縱貫線上今成功車站附近設立了「大肚停車場」,1919年在大肚停車場東側設立了「王田停車場」,也就是現在的成功車站前身。1920年海線南段(王田到清水)通車,日本人在這段鐵路上又設立了一個大肚停車場,並把舊的大肚停車場廢止。也就是說,新的大肚停車場才是大肚車站第一代站房,後來1976年改建為現在看到的鋼筋水泥站房,1977年完工,是第二代站房。第二代站房和龍井站相似,只是沒有像龍井站那樣裝飾得光鮮亮麗。

 

DSC_4900.jpg

大肚車站地處烏溪與大肚台地之間的狹長帶狀沖積平原,聚落比較靠近台地,腹地不大,所以搭車的人也不算太多,目前平均維持在每日1400到1500人左右。大肚站停靠的列車大多是區間車,另有3班莒光號和1班海線復興號,然而2017年改點時海線復興號被取消了。有趣的是2018年改點後大肚站竟然多出一班南下的自強號,但是隔年又取消了,沒記錯的話這班109車次應該是EMU300吧!很可惜沒有拍到他停靠大肚站。

 

DSC_4907.jpg

大肚站一座島式月台,南北皆是單線,交會時北上列車使用靠站房這一側,南下或經成追線往台中方向的列車則使用另一側,只是不知道這是否為常態。月台上有候車室,另有斜坡道與聯絡前後站的日光穿越道相通,但是目前尚未開放。因為站房位於前站的位置,日光穿越道位於站外,如果開放此通道上月台,可能會造成旅客無購票進出站的問題。話說這個無障礙坡道好長啊!而且大肚站目前沒有電梯,對於行動不便者來說會不會太吃力了點?

 

DSC_4903.jpg

雖然大肚站南北都是單線,然而搭車時若有注意會發現車站北方有許多條鐵軌,那是成立於1979年的大肚調車場。縱貫線電氣化後彰化站有大量電力機車停放,導致站內調車空間不夠,所以便在大肚站以北建立了大肚調車場,主要作為南下貨列的編組與調度。後來台鐵的貨運量日益減少,便將大肚調車場的業務調彰化車站內,大肚調車場成為車輛墳場。此外,車站往北的右側路軌是通往仕佳興業的側線,運氣好的話可以看到台鐵列車進出改造或維修。

 

DSC_4916.jpg

大肚車站是少數需跨越鐵軌上下月台的車站之一,這樣的景象可能隨著地下道啟用而消失,能記錄這樣的影像也讓我十分開心。此外,大肚車站也有賣「大肚成功」的硬票,想生小孩的可以來買一張回家,送禮自用兩相宜。

 

DSC_4961.jpg

往車站西南方步行十分鐘可抵達大肚最古老的建築--磺溪書院,是國家三級古蹟。書院的前身是當時文人雅士匯集的場所「西雝社」,後來為了振興學風募款建立文昌廟,並在廟中建立了磺溪書院。這裡在日本時代曾有軍隊駐紮,國民政府時期也曾作為大肚國小的教室,在1959年的87水災中曾遭受重創。在無人照料的狀態之下,書院越來越荒廢,所幸經由當地人士的努力,1985年書院被指定為三級古蹟並展開修復,1989年竣工。十年後中部又發生了921大地震,2002年底再度修復完成。這樣一座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築,值得前來中部旅遊的民眾好好參訪。

 

 

2016年大肚站照片:

DSC_4911.jpg

大肚站往北是龍井站,往南是追分站。

 

 

DSC_4903.jpg

大肚站往龍井站方向,前方是萬興陸橋,最右側鐵軌通往仕佳興業。

 

 

DSC_4922.jpg

大肚站往追分站方向。

 

 

DSC_4905.jpg

大肚車站站場,左側是站房位置,三座遮棚以地下道連通。

 

 

DSC_4906.jpg

月台與站房之間有三股。

 

 

DSC_4908.jpg

月台外側有二股,並有像貨場的空間。

 

 

DSC_4909.jpg

2016年地下道尚未開放。

 

 

DSC_4912.jpg

W字形候車室屋頂被漆成綠色,底下是藍色。

 

 

DSC_4918.jpg

從月台上拍攝站房背面。

 

 

DSC_4917.jpg

越過鐵軌上月台,這樣的景象不知還能維持多久。

 

 

DSC_4919.jpg

與站房同側的舊倉庫。

 

 

DSC_4923.jpg

大肚站南方,遠處軌道匯集成一軌。

 

 

DSC_4929.jpg

候車室內的行車資訊器一個偏左,一個偏右。月台外側是逆行、內側是順行,但是不知道是否一直如此。

 

 

DSC_4930.jpg

DSC_4931.jpg

 

在站房處拍攝月台與內側路軌。

 

 

DSC_4933.jpg

大肚站剪票口,大肚兩字是噴漆,不是燈箱。

 

 

DSC_4936.jpg

DSC_4938.jpg

DSC_4940.jpg

石砌座椅、票價表和傳統時刻表,勾勒出這個小站純樸的輪廓。

 

 

DSC_4941.jpg

車站正前方的華山路。

 

 

DSC_4945.jpg

日光穿越道位於車站旁,可聯絡前後站,但還不能上月台。

 

 

DSC_4946.jpg

DSC_4948.jpg

車站邊的倉庫群目前沒有使用。

 

 

DSC_4949.jpg

華昌街街景。

 

 

DSC_4950.jpg

華山路、沙田路口。

 

 

DSC_4951.jpg

位於華山路上的農田水利會。

 

 

DSC_4953.jpg

大肚最熱鬧的沙田路街景

 

 

DSC_4954.jpg

大肚分駐所也位於沙田路上。

 

 

 

DSC_4956.jpg

日光穿越道就是聯絡前後站的地下道。

 

 

DSC_4958.jpg

日光穿越道後方出口有籃球場和圖書館。

 

 

DSC_4959.jpg

這間老房子雖然已非傳統屋瓦,但還保留了舊牌樓。

 

 

DSC_4960.jpg

從車站走到磺溪書院不到十分鐘。

 

 

DSC_4968.jpg

 

海棠形花式月門,造型相當優美。

 

 

DSC_4966.jpg

拜殿外面有中庭,屋頂的剪黏也很漂亮。

 

 

DSC_4965.jpg

兩側與護龍連接的過水廊外牆以紅磚砌造,造型相當精美。

 

 

 

 

DSC_4970.jpg

DSC_4969.jpg

敦詩和說禮的文字方向不同,是故意這樣設計的嗎?

 

 

DSC_4972.jpg

護龍之內擺了桌椅,讓遊客體驗當個私塾生。

 

 

DSC_4975.jpg

文昌路平交道。

 

 

DSC_4979.jpg

從文昌路平交道拍攝車站站場。

 

 

DSC_4913.jpg

DSC_4921.jpg

區間車停靠大肚站。

 

 

DSC_4926.jpg

DSC_4928.jpg

兩列區間車交會於大肚站。

 

 

2019年第二次紀錄:

DSC_0706.jpg

紀錄日期:2019年8月3日

站別:三等站

站體:平面車站(站房在月台上)

月台:一座島式月台

2019年8月1日大肚車站位於月台上的站房完工啟用,是第三代車站。原本位於平和街的站房關閉,民眾搭車時需經由日光穿越道進入月台區購票或刷卡,站房就位於月台上。這種以地下通道連接前後站、站房在月台上的設計雖然不算是跨站式站房,但卻擁有相同的功能,宜蘭線上的四腳亭站也是如此,差別在於四腳亭的前站站房還有售票機可以使用。原本月台上舊的候車室拆除了,地下道出口的雨遮拉長並在兩側加上窗戶,形成一個大型的新候車室與月台上的新站房連接。拍攝時車站才啟用第三天,窗明几淨、通風良好,即便是八月的中午也不覺得悶熱。候車廳座椅只有八張,比舊站內可以坐的空間還少,雖然大肚站旅客不多但還是可以多放幾張。車班運用方面,2019年大肚還是維持3班莒光號,其餘都是區間車。

 

 

2019年大肚站照片:

DSC_0700.jpg

第二代大肚車站已經封閉。

 

 

DSC_0701.jpg

日光穿越道上方多出了往大肚車站的指標。

 

 

DSC_0705.jpg

通往月台區的鐵門已經開啟,左邊是階梯,右邊是無障礙坡道。

 

 

DSC_0706.jpg

剪票口位於售票處前方。

 

 

DSC_0707.jpg

無障礙坡道一開始與階梯不同邊,到中途會轉180度,變成和階梯相同方向。

 

 

DSC_0708.jpg

從新站房內看舊站,穿越鐵軌上月台已經成為絕景。

 

DSC_0710.jpg

新站房這裡有公車資訊。

 

 

 

DSC_0713.jpg

這次拍照時看到的情況是月台外側變成順行,內側變成逆行。

 

 

DSC_0703.jpg

通過大肚車站的莒光號。

 

arrow
arrow

    Bronto08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