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_5599.jpg

紀錄日期:2016年4月4日

站別:招呼站

站體:高架車站

月台:二座岸式月台

1903年山線的中港(今竹南)到苗栗路段通車,在此設立了「後壠驛」。後壠這個名稱來自道卡斯族後壠社,此地屬於後壠社的一部分,所以車站也以此命名,直到1920年才隨著地名更改為「後龍驛」。1922年10月11日海線全線通車,而且通過後龍聚落,於是在海線上後龍聚落旁也設立了一個「後龍驛」,同日山線上的後龍驛改名為「北勢驛」,北勢也是這裡的舊地名,附近還有一條北勢溪。除了早期的原住民外,桃竹苗地區有許多客家人遷入,而北勢這兩個字以客家語讀起來不吉利,故1971年再改名為豐富車站,希望此地能物產豐饒。但是以行政區來看,車站所在地是後龍鎮校椅里,而不是在南邊一點點的豐富里。

 

DSC_5604.jpg

在後壠(龍)驛的年代,此站扮演著客貨運的角色,連公司寮(龍港)的貨物也以小船送至此站轉運。但是在海線的後龍驛開通之後,此站的貨運逐漸被取代,客運人數也因為附近聚落規模不大而越來越少,1999年降等為招呼站,只停靠區間車,千禧年前後每天大約只有一百人上下車。後來使用人數逐漸增加,2010年每天已有268人使用,2014年每天更達到539人。2015年底苗栗高鐵站啟用,距離豐富車站只有500公尺,大大提升了豐富站的轉乘人數,2016年豐富站平均每日使用人數突破八百人。高鐵苗栗站啟用後有接駁車往返豐富車站,不想走路的人可以待在車上休息一下,車子開出去轉兩個彎就到了,但是一小時只有兩班車。

 

DSC_5592.jpg

豐富車站原本也是木造站房,南方距離後龍溪只有三四百公尺。為了避免汛期對鐵路行車造成影響,於是台鐵改建後龍溪橋並將車站的路線拉高,站房也拆除重建,1990年鋼筋水泥站房完工,是第二代車站。兩層樓的站房貼著黃褐色瓷磚,大門開在右側,原本的金屬站名牌已經掉落,剩下左側一個燈箱。由於路基位置較高,民眾進站以後要走一樓土堤下的通道前往二樓的月台搭車。降為招呼站以後沒有站務員賣票,民眾需要上車補票或是刷卡進站。

 

DSC_5644.jpg

豐富站月台彎彎的,遮棚是W形鐵皮,第一月台是北上月台,位置較偏南方;第二月台是南下月台,位置較偏北方,這樣的設計是否和列車駕駛的視線有關?我不是很清楚。豐富站曾經改線,在月台區可以看到沒有拆乾淨的舊月台,也可以看到站房二樓的行車室。往北端望去,興建中的新豐富站尚未完工,但是輪廓已經浮現出來了,有兩座直直的月台、白色的遮棚和ㄇ形大鋼架。新站預計於2016年完工,屆時舊站將會熄燈,不知能轉作何種用途。

 

DSC_5584.jpg

豐富車站附近除了高鐵站以外,最知名的景點莫過於這棟客家圓樓建築了。它的正確名稱是福建圍樓,分布於福建、廣東地區,外觀有圓形、半圓形、方形、八卦形、筆架形(五鳳樓)等等,內部則分成內通廊式(各戶以廊道相通)和單元式(各戶垂直獨立),主要是為了群居和防禦而興建。一般人的印象會認為這種建築是客家人的文化,其實無論是閩南人或是客家人都會住在圍樓裡,它是一種因地制宜的建築,而非與客家人畫上等號。2014年底這棟建築開幕,吸引了不少民眾前來參觀,熱潮減退之後遊客便稀稀落落。撇開其他爭議不談,若要增加旅客來參觀,苗栗縣政府應該好好思考,要呈現何種展覽資訊給民眾才能發揮它的最高效益,畢竟錢已經砸下去蓋了。

 

2016年豐富車站照片:

DSC_5617.jpg

 

DSC_5629.jpg

豐富站往造橋站方向,左側是高鐵苗栗站,右側是即將完工的新豐富車站

 

 

DSC_5630.jpg

左側是第二月台,位置偏北邊(靠近高鐵站方向);右側是第一月台,位置偏南邊。

 

 

 

DSC_5634.jpg

從第二月台拍攝第一月台,月台遮棚與樓梯遮棚相連。

 

 

DSC_5636.jpg

豐富車站第二月台出入口。

 

 

DSC_5644.jpg

右側第一月台,左側第二月台,剛好位於彎道上。

 

 

DSC_5645.jpg

第二月台北端的景象,白色是新車站月台遮棚,紅色是高鐵的橋樑。

 

 

DSC_5646.jpg

由北往南拍攝豐富車站站場。

 

 

DSC_5648.jpg

照片中間應該是舊月台,左邊白色是新月台。

 

 

DSC_5649.jpg

站房二樓是行車室和道班房,行車室已經用鐵皮封閉。

 

 

DSC_5652.jpg

第一月台出入口背面。

 

 

DSC_5653.jpg

左側是行車室,右側是道班房。

 

 

DSC_5656.jpg

道班房大門特寫。

 

 

DSC_5654.jpg

車站附近的民宅不多。

 

 

DSC_5655.jpg

72號快速道路位於月台南方。

 

 

DSC_5665.jpg

從南往北拍攝豐富車站站場。

 

 

DSC_5621.jpg

從月台上可以拍到福建圍樓和高鐵路線。

 

 

DSC_5622.jpg

新港三路街景,沒什麼房子。

 

 

DSC_5627.jpg

豐富站旁邊的滯洪水池。

 

 

DSC_5601.jpg

從豐富車站大廳要經過這個走廊才能上月台。

 

 

DSC_5614.jpg

穿過走廊就可以抵達月台樓梯。

 

 

DSC_5602.jpg

大廳左側售票窗口,右側行李房,都已被封閉。

 

 

DSC_5607.jpg

DSC_5608.jpg

大廳三面採光,站內無人駐守,許多當地小朋友在此遊玩。

 

 

DSC_5610.jpg

受票口上方貼著最新時刻表。

 

 

DSC_5613.jpg

車站大門口有部分民宅,但也不是很多。至於民眾喜歡把機車停進車站的壞習慣,我認為台鐵應該要好好整頓。

 

 

DSC_5581.jpg

高鐵苗栗站離豐富車站不遠,右邊的遊覽車有的是公車,有的是接駁車。如果要搭火車來豐富站轉高鐵,時間還是要抓一下,因為苗栗高鐵站一小時只停南下北上各一班車。

 

 

DSC_5586.jpg

高鐵路線底下室豐富五街。

 

 

DSC_5588.jpg

從平面道路拍攝新的豐富車站。

 

 

DSC_5590.jpg

從遠處看豐富車站的站房和月台,高度落差很明顯,中央的遊覽車是接駁車。

 

 

DSC_5576.jpg

從高鐵站可以遠眺豐富車站和未來的新豐富車站。

 

 

DSC_5623.jpg

自強號通過豐富車站。

 

 

DSC_5659.jpg

區間車停靠豐富車站。

 

 

2016年新豐富車站

DSC_8379.jpg

紀錄日期:2016年12月31日

站別:簡易站

站體:高架車站

月台:二座岸式月台

2016年9月10日,新的豐富車站完工啟用,是第三代車站,而第二代舊站房也走入歷史。新站房在舊站房北邊,兩站的距離大約五百公尺,新站的落成讓高鐵苗栗站和台鐵豐富站之間的轉乘更加方便,節省民眾步行的時間。新的豐富站啟用時也從招呼站升等為簡易站,有派站務員售票。

 

DSC_8368.jpg

豐富新車站外面以一個ㄇ形鋼架跨越站體和軌道,鋼架設計成格子狀,上頭還有油桐花瓣做裝飾。太陽剛剛升起不久,西側這面是逆光,東側是順光,但是兩面的形狀看起來差不多。月台一樣在二樓,與舊站不同的是售票廳和辦公室在路堤下方,而不是獨立一棟。

 

DSC_4171.jpg

豐富車站和高鐵站之間做了一條長廊,讓轉乘的旅客能遮風避雨。上方使用透光壓克力板,支撐的是銀色圓柱,擺在兩車站之間能融入景觀,不會突兀。

 

DSC_8370.jpg

清晨時分光線透進一樓的通道,以肉眼看起來色調很溫暖,另有一番風格,可惜我的攝影技術無法呈現出當時的美景。

 

DSC_8382.jpg

車站的地板和柱子以磚紅色為主,搭配白色的牆面和窗框,呈現出簡約的風格。現在大家幾乎都刷卡進站,所以售票窗口一個應該就夠了,自動售票機在最右側。

 

DSC_8380.jpg

車站的東西兩側之間有廊道穿透,售票廳對面是通道和商業區,都還沒有招租出去,不知道未來會不會有便利商店。

 

DSC_8381.jpg

車站入口應該有個驗票閘門管制,但是新站落成,閘門卻不見蹤影,聽說是跟日本訂製還沒送來。

 

DSC_8389.jpg

車站西側門口旁有格柵的設計,讓車站看起來比較有線條感。

 

DSC_8388.jpg

票價表列到了台東站,說真的會有人從這裡坐區間車到台東嗎?如果有,那我真的要對他的屁股膜拜一下。

 

DSC_8393.jpg

剪票口內部是候車廳,可以稍事休息再去搭車,牆上有活潑的卡通圖案。

 

DSC_8390.jpg

DSC_8391.jpg

DSC_8392.jpg

進站後左側(東邊)是第一月台,右側(西邊)是第二月台,這和舊站剛好相反。近年來新建或是改建的車站,月台編號都是從東正線算起,所以新站的第一月台是南下月台,第二月台才是北上月台,行車資訊器上有標示。

 

DSC_8394.jpg

從樓梯上來後還要走個小通道才會到月台區,當月台上人多時,民眾可以先退到這個區域候車,像我這樣孤僻又不愛擁擠的人最適合這裡了。

 

DSC_8395.jpg

新站位於舊站北邊,所以里程數也有所不同。

 

DSC_8396.jpg

月台上的遮棚是用白色的斜柱支撐,第一次在台鐵車站當中看到這樣的設計,讓視覺有延伸的感覺。

 

DSC_8397.jpg

白色柱子、白色遮棚搭一個黑色月台標示牌,視覺效果也不錯。

 

DSC_8398.jpg

從月台上可以拍攝高鐵苗栗站站房。

 

DSC_8399.jpg

第二月台南端距離舊站的第二月台北端很近,方向則是不同側。站在這裡讓我想到,如果從高鐵苗栗站二樓直接做一個像兒童樂園一樣的軌道車,把軌道拉至豐富舊站的第一月台,配合兩站的開車時間運行,這樣既不用蓋一個新站,又能增加趣味,是否一舉兩得?好了,我又在幻想了。

 

DSC_8401.jpg

由南往北拍攝三代車站站場,軌道由二代站的曲線變成三代站的直線。

 

DSC_8403.jpg

豐富站東側沒有遮蔽,應該也是個欣賞日出的好地方。這幾年來我曾在海端、枋山等站看過日出,都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DSC_8404.jpg

從第二月台拍攝第一月台,可以看到第一月台偏北,第二月台偏南,這點設計和二代車站是一樣的,月台北端還有機電房。

 

DSC_8405.jpg

ㄇ字形鋼架橫跨站體,這是豐富車站最大的特色,鋼架頂部還有些波浪起伏,簡單中求變化。

 

DSC_8407.jpg

靠近一點看,波浪起伏明顯可見,也讓線條看起來更有流動感。

 

DSC_8414.jpg

車站南端可以看見鮮紅色的高鐵橋梁橫跨台鐵軌道,這是兩鐵少有的交會之一。

 

DSC_8416.jpg

由北往南拍攝豐富站站場,右側白色長柱子支撐著ㄇ字形鋼架。

 

DSC_8364.jpg

豐富三代車站西側的地面也經過設計。

 

DSC_8409.jpg

自強號準備通過豐富新車站。

 

DSC_8410.jpg

這隻豬忘記洗臉了......

 

DSC_8422.jpg

南下區間車準備停靠豐富站第一月台。

 

DSC_8426.jpg

DSC_8427.jpg

北上區間車停靠豐富站第二月台。

 

DSC_8361.jpg

從高鐵站上俯瞰新的豐富車站。

 

DSC_8363.jpg

仿福建圍樓還沒有開門營業,冒煙的地方是隔著一條後龍溪的長春石化廠。

 

DSC_8375.jpg

位於高鐵一路上的苗栗縣環保局。

 

DSC_8377.jpg

清晨時分拍個剪影風格也不錯看啊!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ronto0809 的頭像
    Bronto0809

    迷惑龍的部落

    Bronto08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