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_3282.jpg

紀錄日期:2016年1月26日

站別:一等站

站體:平面車站

月台:一座島式月台、一座岸式月台

豐原一帶早期是一片荒野,被原住民稱為「巴拉壇」,又因為到處長滿了松柏、楓樹,所以也被原住民稱為「泰耶爾墩」,就是松柏林的意思。清朝時期劉銘傳巡視此處,發現此地土壤肥沃,物產豐饒,於是將此地稱為「富春」。日本人來了以後,發現此處有三座土丘,它們的形狀和分布位置像是香爐的三隻腳,於是便將此處稱為「こうろ とん」,こうろ就是日語的香爐,とん是墩,後來漢人又將「こうろ とん」念成「葫蘆墩」。由於此地很適合種植,蓬萊米成功種植於此地,於是日本人便以此地為豐葦之原命名為 「豐原」。

 

DSC_3298.jpg

1905年日本人在輕便鐵道上設立了「葫蘆墩驛」,到1908年縱貫線完工,葫蘆墩驛正式成為縱貫線的一部份。1902年車站名稱隨著地名改為「豐原驛」,國民政府時期改為豐原站。原本的第一代站房是木造站房,1961年改建為鋼筋水泥第二代站房,和苗栗三代車站一樣有弧形的屋頂,樣式相當特別,但是沒有向苗栗一樣的煙囪造型。這座車站的售票口在一樓,候車室、剪票口和月台連通道則是在二樓,經由連通道才能到月台,這樣的動線規劃在當時並不常見。

 

DSC_5603.jpg

日本人在蓋舊山線時,路線經過後里庄(后里)之後往大甲溪上游一點的地方移動,穿越九號隧道後以大甲溪花樑鋼橋越過大甲溪再繞回豐原,像是一個左右相反的C字形。山線雙軌化時將路線拉直,開鑿后豐隧道和大甲溪橋直通豐原,以節省行車時間、提升安全性。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不計算高雄鐵路地下化的隧道,后豐隧道便是台鐵西部幹線最南端的隧道。

 

DSC_3242.jpg

豐原市是舊台中市的衛星都市,人口大約16萬,近十年來每天平均有一萬五千人左右進出車站,是個相當熱鬧的一等站。原本豐原有二座島式月台,高架化施工時改為一島一岸。第一月台是岸式月台,有7字形鐵皮遮棚;第二月台則是島式月台,有Y字形鐵皮遮棚和丌字形水泥遮棚,正線在2A2B。因為豐原人口多,又可以為台中分流,因此成了中部區間車和成追線列車的折返站,到發列車停靠於第一月台。此外,豐原幾乎停靠所有的PP自強號,普悠瑪也停了不少班,使得第二月台的行車業務相當繁忙。原本豐原車站第二月台外側有很多軌道停放貨運列車,現在已經成為台中鐵路高架化的用地。台中都會區鐵路高架化工程北起豐原、南至大慶,除了將五個車站高架化,也將增設五個通勤站,分兩階段完工,屆時豐原平面車站將走入歷史。

 

DSC_5708.JPG

豐原站曾經是東勢線的起點,這條美麗的支線始於1959年,除了可以用來運送大雪山林場的林木資源,也可以將發電用機具送至大甲溪上游。林場資源枯竭以後,鐵路也跟著沒落,1991年8月31日畫下句點,2000年改建為東豐自行車綠廊。這條綠廊的西端起點和后豐鐵馬道的南端終點相連,位於國豐路三段的位置,距離車站有三公里多,所以遊客大多從后里騎過來或是開車到國豐路。若有辦法讓綠廊道直接通到豐原站,搭配甲租乙還的營運模式,對旅客來說會更方便。

 

DSC_3288.jpg

豐原車站的站外天橋是一座心鎖橋,心鎖橋始於巴黎,相傳情侶們將許過願的鎖頭掛上橋邊鐵絲網護欄,就能實現願望。無論相信與否,這麼多鎖頭出現在同一處就蠻特別的,還有人連汽車方向盤鎖都掛上去了!有在豐原下車的旅客可以來拍照記錄,不然高架化之後此景恐怕難以持續。

 

 

2016豐原站照片:

DSC_3240.jpg

豐原站往北是后里站,往南是潭子站。

 

 

DSC_3249.jpg

豐原往后里方向,雙軌。

 

 

DSC_3263.jpg

豐原往潭子方向,雙軌。

 

 

DSC_3246.jpg

第二月台遮棚有新有舊,座椅是舊枕木製造的。

 

 

DSC_3248.jpg

右邊第一月台遮棚是7字形,照片上方是站外天橋。

 

 

DSC_3251.jpg

站外天橋後站出口,左側是尚未通車的台中鐵路高架段。

 

 

DSC_3253.jpg

豐原地面車站站場,高架化動工之後只剩三股,其他的都拆光了。

 

 

DSC_3255.jpg

月台寬度沒有很寬,所以電柱也立在遮棚內。

 

 

DSC_3257.jpg

從第二月台拍攝站房背面以及鐵路派出所。

 

 

DSC_3259.jpg

兩月台之間的天橋。

 

 

DSC_3260.jpg

剪票口內側景象,右側是第一月台入口。

 

 

DSC_3261.jpg

從第一月台拍第二月台,上方是站內天橋。

 

 

DSC_3264.jpg

第二月台後方是新的高架站房。

 

 

DSC_3272.jpg

第一月台與站內天橋之間的樓梯。

 

 

DSC_3274.jpg

豐原站剪票口兩座行車紀錄器,左邊是第一月台。

 

 

DSC_3276.jpg

二樓候車廳有小七,座椅是長條枕木。

 

 

DSC_3277.jpg

售票口在一樓,上方所有資訊皆已撤除,不過從看板的規模不難看出豐原也是個大站。

 

 

DSC_3297.jpg

牆上有豐原車站的沿革,讓人更了解車站的歷史。

 

 

DSC_3278.jpg

售票口左方有一排公共電話,沒有手機的時期這裡應該很熱鬧,另外還有兩台對號售票機,這也是大站才有的設備。

 

 

DSC_3280.jpg

售票口右邊是出站口,牆上有五台一般售票機。

 

 

DSC_3281.jpg

出站口和第一月台相通,以這個設備來看,不知道早年這裡是不是進出站共用?

 

 

DSC_3282.jpg

車站的圓弧形屋頂很特別,只有苗栗和豐原有這樣的格局,左上方平行四邊形是未來連通前後站的大柱子。

 

 

DSC_3285.jpg

位於東北街的舊倉庫。

 

 

DSC_3286.jpg

位於東北街上的站外天橋,俗稱心鎖橋。

 

 

DSC_3287.jpg

DSC_3289.jpg

橋上密密麻麻的鎖頭是當下情感的承諾,然而能長久持續的有幾人?

 

 

DSC_3293.jpg

車站前方三民路街景。

 

 

DSC_3294.jpg

站前廣場有噴水池,不知道何時會啟動。

 

 

DSC_3295.jpg

車站前中正路街景。

 

 

DSC_3300.jpg

停靠豐原站的區間車。

 

 

DSC_3303.jpg

豐原也有普悠瑪停靠。

 

 

DSC_3270.jpg

停靠在豐原站的PP。

 

 

 

2016年12月31日補記

 

DSC_8627.jpg

紀錄日期:2016年12月31日

站別:一等站

站體:高架車站

月台:二座島式月台

早在90年代,台中就有鐵路地下化的規劃,後來因為弊案及經費問題,此工程改為高架化,於2006年核定,2016年10月16日第一階段正式通車,包含豐原、潭子、太原、台中和大慶等五個原本就存在的地面站。

 

DSC_8581.jpg

新的豐原車站回復到原有的二座島式月台,從台中高架工程開始,月台編號都從東邊算起,所以照片右邊是第一月台,左邊是第二月台,和原本地面站的次序不同。第二月台B側的部分位於舊站房上方,拍照時舊站房已拆除,但是2B和前站端面尚未完工。高架豐原站的遮棚並不是左右對稱,而是向東邊斜下,中間開了一些孔利於採光,不知遮棚的設計理念為何?由於2B月台尚未完工,所以北上列車會利用2A月台,南下列車則利用1B月台,剩下的1A月台則是像舊站一樣讓到發站列車或其他彈性狀況使用。

 

 

DSC_8611.jpg

車站的乘車月台位於三樓,二樓則是車站的重心,售票、剪票、候車、辦公都在這裡。剪票口和售票口上方都有大型行車資訊器,自動售票機位於樓梯旁,候車空間比舊站大不少,但是尖峰時期感覺還是蠻擁擠的。天花板用鍍鋅板加崁燈,呈現出簡潔的風格。

 

 

DSC_8617.jpg

豐原車站後站(西站)是比較早完工的區域,端面是一整面大柱子,中央以一條橫帶加以修飾,未來的前站應該也是這樣的風格。後站出口有客運、公車轉運站,現在越來越多的車站都是這樣配置,讓民眾可以方便轉乘。

 

 

DSC_8636.jpg

從二樓往下看,舊站房已被拆除一部份,日後這片地會當作2B月台用地。雖然我跟豐原車站並不熟,但想到當時還在舊站月台拍攝,現在他卻被拆了,心裡難免有點感慨。

 

 

DSC_8627.jpg

高架通車之後,旅客進出口改為舊站房南邊一點的地方,進去之後就可以搭電梯上樓。這個入口不大,標示也不清楚,我不喜歡這種半施工半開放的文化,但是這幾年來似乎已成常態。再過個2年,高架豐原車站應該就會定型了,想起之前來豐原拍車站、廟東夜市吃小吃,人世間的物換星移總令人感嘆。

 

 

2016年豐原高架車站照片:

DSC_8580.jpg

豐原高架站的燈箱,多出了葫蘆的圖案。

 

 

DSC_8578.jpg

豐原站往潭子站方向,路線右彎。

 

 

DSC_8582.jpg

由南往北拍攝豐原高架站站場。

 

 

DSC_8583.jpg

遮棚前後端還有這樣的燈箱。

 

 

DSC_8582.jpg

照片左邊用鐵皮圍住的是尚未完工的2B月台,兩月台之中有兩軌。

 

 

DSC_8586.jpg

豐原站的1A月台,可以看到後站(東站)的大柱子群。

 

 

DSC_8587.jpg

月台兩側各有一座行車資訊器,對照時間,1A月台確實不常有列車使用。

 

 

DSC_8588.jpg

行車室位於第二月台。

 

 

DSC_8592.jpg

豐原站往后里方向,可以清楚看到四軌。

 

 

DSC_8593.jpg

由北往南拍攝豐原站站場。

 

 

DSC_8585.jpg

DSC_8589.jpg

曾經存在於平面站的心鎖橋已經消失,月台上設立了心形座椅,紀念豐原站曾經有這樣一個場景;而豐原舊名葫蘆墩,所以葫蘆也成為座椅造型,將文化融入於生活之中。這兩項都是豐原站的公共藝術,名為「真愛葫蘆」。

 

 

DSC_8590.jpg

這是貨梯,不是客梯,旅客請勿搭乘。

 

 

DSC_8637.jpg

2B月台還沒有蓋好,資訊器也還沒有啟用。

 

 

DSC_8638.jpg

DSC_8640.jpg

從第二月台拍攝第一月台。

 

 

DSC_8595.jpg

二三樓之間的樓梯和扶梯。

 

DSC_8598.jpg

無論是平面或高架,豐原站在尖峰時段總是有川流不息的人潮。

 

 

DSC_8600.jpg

這也是豐原站的公共藝術,名為「豐美之原」,以各種抽象造型、米粒造型、米篩造型、護路造型等,塑造出豐饒平原的印象。我本來完全看不懂這個東西,查了解說之後才了解,可見我對藝術沒有慧根。

 

 

DSC_8601.jpg

剪票口內側。

 

 

DSC_8602.jpg

剪票口外側,北上南下各五格資訊。

 

 

DSC_8603.jpg

出剪票口後候車廳在左側,走道在右側,讓動線更清楚,牆上還有圖畫裝飾。車站出口有兩個,中正路是前站(西站),豐勢路是後站(東站),雖然高架站、跨站式站房車站都不分前後站,而是以東西南北命名,但我還是習慣以舊站房當前站來稱呼。

 

 

DSC_8606.jpg

豐原站有五座自動售票機,但是原本的對號售票機找不到了。

 

 

DSC_8607.jpg

售票口上方有LED資訊器,北上南下各八格,這應該是未來大車站的標準配備。

 

 

DSC_8609.jpg

剪票口旁的行李房可以寄放行李。

 

 

DSC_8612.jpg

豐原站公共藝術「豐圓祭-小米愛大米」,以上端的小朋友、放大的米粒和地上的十二生肖及十二月歲時歌,呈現出迎接豐富圓滿祭典的感覺。

 

 

DSC_8615.jpg

後站廣場停滿了機車。

 

 

DSC_8616.jpg

前站尚未整理完畢,目前以後站為主要出入口,小黃也在這裡排班。

 

 

DSC_8619.jpg

高架站通往舊站的出口。

 

 

DSC_8625.jpg

舊站已經部分拆除,用鐵皮圍起來。

 

 

DSC_8626.jpg

中正路上的豐原客運。

 

 

DSC_8628.jpg

前站的出入口只有這一點點。

 

 

DSC_8629.jpg

入口上面掛了一個燈箱。

 

 

DSC_8630.jpg

舊站留下一部分月台做通道,其他都封起來。

 

 

DSC_8631.jpg

DSC_8632.jpg

DSC_8634.jpg

透過鐵皮縫隙拍了幾張平面車站的遺照,這也是我對豐原平面站的最後印象。

 

 

DSC_8636.jpg

DSC_8642.jpg

從高架站的大廳也可以透過玻璃看殘餘的舊站。

 

 

DSC_8577.jpg

DSC_8594.jpg

停靠於豐原站的區間車。

 

 

DSC_8643.jpg

停靠於豐原站的PP。

 

 

DSC_8644.jpg

南下區間車與北上PP交會於豐原站。

 

 

arrow
arrow

    Bronto08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