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_3375.jpg

紀錄日期:2016年1月26日

站別:三等站

站體:平面車站

月台:一座島式月台

潭子的舊地名稱為「潭子墘」,墘代表水邊,早年這一帶有大水潭,所以產生了這樣的稱呼。這一帶原本是平埔族巴宰族阿里史社的領地,清朝中葉後才有漢人來開墾。1898年潭子墘被日本人劃入東員寶區,1912年東員寶區和三角仔區合併成潭子墘區,1920年潭子墘區改制為潭子庄,國民政府時期改為潭子鄉,升格後變成潭子區。

 

DSC_3360.jpg

潭子設站於1905年,當時稱為「潭子墘驛」,1920年隨地名改為「潭子驛」。第一代車站為木造站房,1969年改為鋼筋水泥站房,是二代站房。二代站房上方有五個白色的倒「山」字形,格局方正,窗戶也開得很大面,可惜我沒有機會看過他的身影。1991年站內地下道完工,讓旅客能更安全往返站房及月台。第一、第二代站房都位於鐵軌東側,所以當時這一側是潭子較熱鬧的地區,但隨著市區擴張,鐵軌西側逐漸發展,通勤人口也漸漸增加。為了便利民眾搭車,2007年增設了後站出入口,它的規模小小的,只有辦公室、自動售票機和驗票閘門,沒有售票窗口。2009年台中鐵路高架化動工,第二代站房和月台成了施工預定地,於是在後站出入口旁邊蓋了臨時站,2011年啟用,算是第三代站房。臨時站啟用後,二代車站還充當出入口使用了一陣子,讓民眾習慣到後站搭車,直到2012年1月3日停用後才拆除。臨時站的外牆、柱子皆以清水模樣式設計,但是窗戶開得很小,和二代車站大異其趣。

 

DSC_3363.jpg

潭子站原本旅客並不多,也只有一座月台,1987年為了配合山線雙軌化工程而重新分配軌道路線,增設了第二月台還有遮棚。之後又為了配合高架化工程,2011年12月17日啟用臨時月台及臨時軌道,然後拆除其他月台,所以目前是一座月台的格局。潭子站除了區間車外,也曾停過莒光號,甚至有一小段時間曾停過自強號。車站高架後月台高度較高,為了配合無階化政策,莒光號退出山線,目前潭子站只停靠區間車和區快車。潭子算式台中市的衛星城鎮,每天利用的人數從千禧年的二千人增加為目前的五千多人,除了可以看出通勤人口的增加,也表現出台鐵在捷運化方面確實花了不少心思。

 

DSC_3382.jpg

車站附近原本有日式站長宿舍,但是2004年拆除改建停車場。不過附近的潭子國小日式教師宿舍以及市定古蹟--潭子農會穀倉都有修復計畫,仍然值得前來參觀。

 

DSC_4575.JPG

潭子站曾經是神岡線起點,神岡線是一條軍用鐵路,用來支援清泉崗基地的軍用物資及官兵,1957年啟用,1999年廢止,廢線之後改建為潭雅神綠園道,於2004年啟用。命名為潭雅神的原因是這條路線沿途經過潭子、豐原、大雅和神岡四區,因為只經過豐原的一點點範圍,所以豐字就被省略了。這條單車道的設計比較特別,每到大馬路口就會蓋成高架橋跨越馬路,從頭到尾一共有四座,讓單車行進時更加安全,只是上坡會比較費力一點。綠園道入口距離潭子站大約800公尺,還在步行範圍內,然而美中不足的是租腳踏車的店位於2.5公里外的承德路、大豐路四段交叉口,或是位於接近西側終點的戰車公園,主要服務對象是開車族,對搭火車來的旅客並不便利。即便如此,來到潭子還是可以去潭雅神綠園道散散步,不一定要走完全程,也可以感受到這條路線的特色。

 

 

2016年潭子站照片

DSC_4801.JPG

潭子站北上是豐原站,南下是太原站。

 

 

DSC_3344.jpg

潭子站北端往豐原站方向,雙線,最高的建築是潭子舊農會穀倉,正在整修中。

 

 

DSC_3362.jpg

潭子站南端往太原站方向,雙線。

 

 

DSC_3345.jpg

照片右側(西側)是1A月台,供北上列車使用;左側(東側)是1B月台,供南下列車使用。在第一、第二代站房的年代,月台順序從站房的方向算起,所以靠東邊才是A側月台,西邊是B側月台,到了臨時站的時期由於車站位於西側,月台順序也變成從西側算起,像照片中一樣。等到高架之後,月台順序又要從東邊開始算了,這是蠻有趣的一件事。

 

 

DSC_3356.jpg

潭子站遮棚用鋼骨搭建,下方是咖啡色,中上端是綠色,有樹木的感覺。

 

 

DSC_3393.jpg

站在月台上往東側看就可以清楚看到高架站的底下空間,這一側是早期的站房,遠方還有麵粉工廠,以前應該有利用過鐵路來運麵粉吧!

 

 

DSC_3360.jpg

月台和站房之間夾著一線軌道。

 

 

DSC_3361.jpg

月台上往西側看,中山路(內山公路)上有速食店,有鞋店,住宅也不少,蠻熱鬧的。

 

 

DSC_3363.jpg

從南往北拍攝潭子站站場。

 

 

DSC_3364.jpg

潭子站月台夠長,曾經停過PP,有圖為證。

 

 

DSC_3366.jpg

行車資訊器、時刻表都位於站內地下道的出入口,交通錐圍起來的地方是無障礙設施,供輪椅使用的升降台。由於潭子站沒有電梯,高架化又已經動工,再蓋電梯太過傷財,所以做了這樣的設施。

 

 

DSC_3367.jpg

DSC_3368.jpg

DSC_3388.jpg

潭子站站內地下道乾淨明亮,管線也很整齊。

 

 

DSC_3369.jpg

潭子站剪票口內側,可以刷卡進出,也可以經由驗票閘門進出。

 

 

DSC_3373.jpg

歡迎光臨潭子車站!

 

 

DSC_3374.jpg

售票窗口旁有三台自動售票機,在還不能刷卡的年代,這算是很便利的機器。

 

 

DSC_3375.jpg

照片左側的鐵捲門是第二代車站還存在時的後站出入口,中間灰色建築才是第三代站房,也是高架工程時期的臨時站房。清水模外觀顯得簡單樸素,但是採光和通風應該很差。

 

 

DSC_3376.jpg

過馬路從對面拍攝臨時站和高架站合照。

 

 

DSC_3377.jpg

中山路二段往北的街景。

 

 

DSC_3379.jpg

DSC_3381.jpg

整修中的潭子舊農會穀倉。

 

 

DSC_3383.jpg

位於潭子街三段的平交道。

 

 

DSC_3386.jpg

位於中山路二段的天橋。

 

 

DSC_3387.jpg

中山路二段往南的街景。

 

 

DSC_3348.jpg

DSC_3352.jpg

南下區間車停靠潭子站。

 

 

DSC_3390.jpg

北上區間車停靠潭子站。

 

 

DSC_4500.JPG

舊神岡線改建為潭雅神綠園道,以高架橋形式跨越主要路口,提升遊客安全。

 

 

DSC_4527.JPG

已廢棄的神岡車站月台。

 

 

DSC_4544.JPG

潭雅神綠園道上爬升高架橋的情景,坡道平緩,可以騎車也可以散步。

 

 

2016年潭子高架站

DSC_8679.jpg

紀錄日期:2016年12月31日

站別:三等站

站體:高架車站

月台:二座島式月台

有111年歷史的潭子平面車站,在2016年10月15日畫下逗點,隔日轉變成高架車站繼續為民服務。高架車站的出入口都設於高架橋下,從此潭子再也沒有東西站或前後站之別。

 

DSC_8664.jpg

一般說來同一期工程的高架站結構類似,各車站之間的差異大概只有月台遮棚、月台外牆裝飾或是公共藝術。潭子站的遮棚支撐端面長這樣,與一般立柱有顯著差異,它像是立體的V字形,也像鋼彈勇士的下巴罩。月台高度已經加到115公分,使得日後購買新車有較好的選擇,也不用再動到月台高度,但是舊車如PP,就與月台有較大的間隙。雖然這類問題存在已久,大部分的人從平快車一路坐來也都習慣了高低落差,但是在講求服務和安全的現代,台鐵也以無階化的方式積極在解決這個問題,以免造成旅客的傷害。

 

DSC_8668.jpg

台中高架各站的軌道上方都有圓形造型與鋼架相連,這樣的設計很美觀,至於實用度要等到下雨的時候才能顯現出來。台鐵有的高架站柱子設在樓梯口,有的月台寬度不足,有的遮棚沒有遮雨功能,雖然這些是鐵工局的責任,但民眾的怨氣還是都出在鐵路局上。

 

DSC_8647.jpg

潭子高架站變回兩座島式月台,右側(東邊)是第一月台,左側(西邊)是第二月台,兩座月台都有行車室,正線在1B2A,回復到第二代車站的格局。遮棚頂端是V字形,表示雨水應該會順著管線流往月台底下,稍微看了一下,遮棚立柱都是圓柱形,有直的也有Y字形,排水管線可能就藏在裡面。

 

DSC_8678.jpg

潭子站售票口乾淨簡明,條狀照明設備分成三排,簡單中帶點變化。屋頂、牆面、地面和燈箱都使用素色,讓資訊器或時鐘的訊息更容易顯露出來。

 

DSC_8674.jpg

高架站落成後,路軌就被拆除了,能看到臨時站的時間也所剩不多。之前是從臨時站看高架站,現在視角卻反過來,這種心情還蠻複雜的。再過個幾年,這附近的景象一定有所改變,屆時再回來拍攝,應該會有更不同的感觸。

 

 

2016年潭子高架站照片

 

DSC_8646.jpg

高架站的燈箱很新,前後站不變,等第二期工程完工後就會變不一樣了。

 

 

DSC_8648.jpg

潭子站往太原站方向,雙線。

 

 

DSC_8663.jpg

潭子站往豐原站方向,雙線。

 

 

DSC_8651.jpg

遮棚立柱和端面一樣是灰色,有直的有彎的,照明為吊掛式,椅子則是不鏽鋼製。

 

 

DSC_8656.jpg

月台中央區域有彎曲的鋼骨包覆,外側還有不鏽鋼造型裝飾。

 

 

DSC_8654.jpg

月台上的行車資訊器。

 

 

DSC_8653.jpg

潭子高架站站場。

 

 

DSC_8675.jpg

剪票口內側是補票處,出了閘門就到達樓梯。

 

 

DSC_8676.jpg

潭子高架站兩個售票窗口和三台自動售票機。

 

 

DSC_8671.jpg

前往月台的通道寬敞,照明設計也蠻特別的。

 

DSC_8681.jpg

DSC_8682.jpg

臨時站封閉後,旅客可以利用車站東側的空間進出高架站,而這個入口處便是之前第一、第二代車站的位置。

 

 

DSC_8683.jpg

潭子街31巷,右側是麵粉工廠,左側是倉庫。

 

 

DSC_8684.jpg

這是潭子站站外地下道,2011年隨著臨時站啟用,2017年也隨著臨時站一並拆除。以相對位置來看,它有沒有可能是第二代車站的後站出口通道改建的呢?因為它就緊貼著第二代車站的後站出口,短短的距離應該不會挖兩條地下道吧?

 

 

DSC_8686.jpg

二代車站的後站出口,只使用了十年不到,2017年隨著臨時站一並拆除。

 

 

DSC_8687.jpg

高架站啟用後,臨時站也拉下鐵門。

 

 

DSC_8657.jpg

停靠在潭子車站的區間車。

 

 

arrow
arrow

    Bronto08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