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_2081.jpg

紀錄日期:2015年12月31日

站別:招呼站

站體:平面車站

月台:一座岸式月台

 

東海車站位於枋寮鄉東海村,是一個無人招呼站。東海村的舊地名是「北旗尾」,有關北旗尾的由來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是認為它來自一種叫「椑秭」的植物,因為此地週邊長了許多椑秭,閩南語讀作「筆支」,所以稱呼此地為「椑秭尾」。第二種說法是此地原為西拉雅族人居住的地方,為了保護領地經常驅逐來此開墾的漢人,後來西拉雅人被鄭氏的軍隊驅逐至山邊,這裡才變成漢人的居住所,而此地風勢強大,經常將鄭氏的軍旗旗尾吹裂,所以漢人稱此地為「裂(閩南語讀作畢)旗尾」。日本人來了以後,將這裡的地名翻譯成「北旗尾」,一直沿用至1946年才改為東海村。東海兩個字取自「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當地居民希望日後如果人口增多要分村,新的村子也可以取名南山村。這個願望雖然沒有實現,但是東海村之中仍有道路取名南山路。現在的東海村位於東海路、東林路以及台17線之間的三角地帶,台17線的北邊就是屏南工業區,村民如果在此工業區上班還蠻方便的,從車站走到工業區大約15分鐘。

 

自1943年日本人拆除林邊到枋寮區間的鐵路後,一直到1953年才被國民政府蓋回來,也一併設立了北旗尾車站和建興車站。建興站設立在建興路平交道旁,距離東海車站僅1.8公里,而且距離最近的聚落水底寮也要1.3公里,搭車人數始終很零星,所以在1991年被廢站。北旗尾站在1966年改名東海站,1979年由簡易站降為招呼站,目前由枋寮站管理。東海車站鄰近東海村,每天進出站人數大約百人,營運量並不大。鐵軌的西側是一大片養殖漁塭連綿到海邊,可見當地從事養殖業的居民也不少。遮棚下原本也有一座小站房,可惜在2001年被拆除,現在的車站只剩下月台和遮棚而已,和崁頂、鎮安一樣,只是少了廁所。東海站只有單軌,所以也沒有待避或交會。在這樣的無人小站走走晃晃令人身心舒坦,鐵道鄰近漁塭的場景,是屏東線上特有的風光。

 

東海村發源較早,所以有些古厝被保存下來,像是謝家古厝、林家古厝、李家古厝等,我因為跑車站的緣故,無法一睹風采,列為下次補拍的重點,順便趁電氣化之前多來看看東海車站的原始樣貌。

 

 

DSC_2068.jpg

東海站往北是佳冬站,往南是枋寮站。

 

 

DSC_2070.jpg

東海站往枋寮站方向是單軌,出站便是南山路平交道。

 

 

DSC_2077.jpg

東海站往北是佳冬站,也有一個小巷弄內的平交道。

 

 

DSC_2069.jpg

DSC_2078.jpg

車站旁的漁塭一直向西連綿到海邊。

 

 

DSC_2071.jpg

東海車站的遮棚,上方的支架是突出的。

 

 

DSC_2074.jpg

紅磚底座的木板椅子很有特色,花圃高度很低,應該是月台墊高的關係。

 

 

DSC_2075.jpg

從另一個角度拍攝東海站,有燈箱吊掛在遮棚下。

 

 

DSC_2092.jpg

站名牌的造型特殊,掛在月台入口處。

 

 

DSC_2079.jpg

東海車站前西安路街景。

 

 

DSC_2082.jpg

仁愛街街景。

 

 

DSC_2083.jpg

東林路上有一家書局,右轉就可以看到古厝,只是我錯過了。。

 

 

DSC_2084.jpg

柴聯通過南山路平交道,因為搶拍的關係來不及調整,快門速度不夠。

 

 

DSC_2090.jpg

從平交道拍整個東海車站。

 

 

DSC_2063.jpg

DSC_2067.jpg

柴聯區間車停靠東海站。

 

 

DSC_2094.jpg

DSC_2096.jpg

零星的候車人數,讓這個站少了一些喧囂。

 

 

DSC_2065.JPG

右邊這一位同好正拿著攝影機拍攝列車進出站。

 

 

 

 

arrow
arrow

    Bronto08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