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愛旅遊的人,也喜歡幫自己的足跡留下紀錄。以前,我喜歡開著車在各地遨遊,興致一來,一天開七八個小時往來山區也不嫌累。而近年來,火車逐漸成為我旅行的交通工具。我並不是正規的鐵道迷,對車輛的種類及調度、路線的更替、場站的歷史沿革以及鐵道文化背景的認識都不深,之所以選擇用火車來旅遊,純粹是因為喜歡坐在列車上一站一站移動的感覺。
之前接觸攝影時,偶爾會到一些小站拍攝,大站則是直接跳過去,沒有拍攝的念頭。總以為大車站會存在許久,不急著紀錄,但是開始關注鐵道之後,發現自己錯得離譜。2014年當我站在鳳山車站前的廣場,看著被拆除的站體殘跡,心中再多惋惜也無法改變再也看不到它的事實。從小到大多次進出鳳山車站,充滿成長的回憶,我卻連它的一張身影也沒有。踏入鐵道紀錄的時間太晚,以至於這幾年來錯過了許多紀錄的機會,像是EMU100和DR2700的除役、花東車站的改建、花東小站的裁撤、基隆臨港線和高雄臨港線的停用......逝者已矣,但來者可追,希望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留下一些回憶,少一些遺憾,所以我決定用坐火車的方式,造訪每一個車站,留下它們當下的身影。
2015年10月,我開始了這個計畫,因為上班不能常請假,所以只能利用假日,希望在半年之內逐步完成。目前已經跑完台東線,其他的地方會陸陸續續補上。
2016年1月1日,完成南迴線和屏東線的拍攝。
2016年5月4日,原本想在半年內完成的計畫跳票,我想是我太高估自己的空閒時間,也把打網誌想的太容易了,要更努力才是。目前宜蘭線剩下5站還沒拍,縱貫線北段還有十站,中、南段還在慢慢湊,北迴線則是掛零,希望自己能盡快完成這項挑戰。
2016年8月,終於把宜蘭線寫完了!集集線、內灣線和平溪線也拍攝完畢,其他的車站也慢慢到位。
2017年7月,所有營運中的車站拍攝完畢,也開始慢慢拍攝廢站。
台東線
台東、山里、鹿野、瑞和、瑞源、關山、海端、池上、富里、東竹、東里、玉里、三民、
瑞穗、富源、大富、光復、萬榮、鳳林、南平、豐田、壽豐、平和、志學、吉安、花蓮
北迴線
北埔、景美、新城、崇德、和仁、和平、漢本、武塔、南澳、東澳、永樂
宜蘭線
蘇澳、蘇澳新、新馬、冬山、羅東、中里、二結、宜蘭、四城、礁溪、頂埔、頭城、外澳、龜山、
大溪、大里、石城、福隆、貢寮、雙溪、牡丹、三貂嶺、猴硐、瑞芳、四腳亭、暖暖
縱貫線北段
基隆、三坑、八堵、七堵、百福、五堵、汐止、汐科、南港、松山、臺北、萬華、板橋、
浮洲、樹林、南樹林、山佳、鶯歌、桃園、內壢、中壢、埔心、楊梅、富岡、新富、北湖、
山線
造橋、豐富、苗栗、南勢、銅鑼、三義、泰安、后里、豐原、栗林、潭子、頭家厝、松竹、
海線
談文、大山、後龍、龍港、白沙屯、新埔、通霄、苑裡、日南、大甲、台中港、清水、
縱貫線南段
彰化、花壇、大村、員林、永靖、社頭、田中、二水、林內、石榴、斗六、斗南、石龜、大林、
民雄、嘉北、嘉義、水上、南靖、後壁、新營、柳營、林鳳營、隆田、拔林、善化、南科、
新市、永康、大橋、臺南、保安、仁德、中洲、大湖、路竹、岡山、橋頭、楠梓、新左營、
屏東線
民族、科工館、正義、鳳山、後庄、九曲堂、六塊厝、屏東、歸來、麟洛、西勢、竹田、潮州、崁頂、南州、
南迴線
加祿、內獅、枋山、枋野號誌站、中央號誌站、古莊、大武、瀧溪、金崙、太麻里、知本、康樂
支線
內灣線:上員、榮華、竹東、橫山、九讚頭、合興、富貴、內灣
六家線:六家
平溪線:大華、十分、望古、嶺腳、平溪、菁桐
深澳線:海科館、八斗子
集集線:源泉、濁水、龍泉、集集、水里、車埕
沙崙線:長榮大學、沙崙
阿里山林鐵
北門、灣橋、鹿麻產、竹崎、木履寮、樟腦寮、獨立山、梨園寮、交力坪、水社寮、奮起湖、多林、十字路、
屏遮那、第一分道、二萬平、神木、阿里山、沼平、對高岳、祝山、水山線、眠月線
廢站
縱貫線北段廢站:
山線廢站:
縱貫線南段廢站:
屏東線廢站:
南迴線廢站:菩安號誌站、
花東線廢站:
北迴線廢站:
宜蘭線廢站: